商务资讯 > 环保节能 > 正文

我国海洋环境稳定 陆源排污成污染主因

2011-11-16 16:54来源:经济日报字号:小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环境对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海洋局今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稳定,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保持良好,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及面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公报》称,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90%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海洋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基本满足海域使用的环境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并启动了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使得过去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出现好转迹象。截至2010年,海洋保护区总数量达201个,与2005年相比增加30%;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总面积增加4倍,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相结合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各种典型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等正逐步得到保护。

  尽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局部海域仍受到陆源排污、环境灾害和生态破坏等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我国有入海河流1500多条,流域范围广阔。虽然监测到的点源污染物排放下降,但非点源污染物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公报》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水质污染严重,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8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年均达1000万吨以上。

  由于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甚至呈现恶化趋势。

  《公报》称,江河携带污染物入海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是影响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尚不足以全面改善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此外,海洋倾倒作为废弃物处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保障经济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大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沿海港口经济迅速发展,废弃物的数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海洋倾倒量超过1.5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其中,70%的海滩垃圾和59%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们的海岸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公报》显示,2010年,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76%和10%。在亚健康状态下,虽然生态系统尚能发挥主要服务功能,但是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已经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责任编辑:王健)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