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聚光灯之下,却是困局。
一直以来,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淡水属于水利部,海水属于海洋局,产业规划属于发改委,管道建设属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等。
据称,早在1999年,厦门就曾规划发展海水淡化,就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形成一定阻力。”一位参加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22日座谈会的专家认为,国家应该有相对统一的部门管理水资源。
一位参加国家发改委座谈会的专家如此描述现场:大家都各怀心事,在得知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时,都希望瓜分蛋糕。而对于企业而言,成本高,这成了迈不过去的坎。
目前,全球每日淡化水产量已达4970万吨,其中80%进入自来水的市政管网,尤其在中东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利用率非常高。我国日产能为67万吨,仅占全球的约1%。实际产量远远不足67万吨,但各方讳莫如深,一业内人士估计约为四五十万吨。我国海水淡化行业仍处于“规模小、发展慢、成本高、推广难”阶段。
在外资摩拳擦掌开始抢分蛋糕之时,中国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却部分在闲置。天津北疆电厂日产10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实际产量只有1.8万吨,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已停产,大港发电厂两套淡化装置仅有一套在运行。2011年6月15日,山东青岛因干旱对企业实施限量供水,但在同一个辖区的山东大唐黄岛发电公司的3000吨淡化水生产线,却因产能过剩而停产。当地政府与企业多次沟通,终因成本问题而搁浅。
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办公室主任李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在天津,居民自来水用水价是4元/吨,工业为7元/吨,而海水淡化为8元。有企业甚至宁可偷采地下水,“即使打到苦咸水,其淡化成本也比海水淡化少多了”。天津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称。
蓝伟光认为,国家应像扶持光伏、风电一样,对进入管网的淡化水进行差价补贴。
目前,大多海水淡化厂没有补贴或补贴不足。天津北疆电厂生产的淡化水有8000吨并入市政管网,价格低至与自来水同价。企业难以为继,在舟山市,菜园海水淡化厂厂长王国华已萌生退意。但业内人士透露,相对于自来水,海水淡化的成本并不高,因为水库建设、管道建设、引水工程,都是国家投资,且没有正常核算到自来水价里,自来水价才偏低。相反,海水淡化的土地、设备等都是企业投资,价格故偏高。因此,如果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海水淡化成本并不高。“自来水价格一直在上涨,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外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因此,未来海水淡化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杨尚宝说。
此外,居民担忧淡化水的质量安全、工厂布局不合理导致输水费用高企,也是导致设备闲置的原因。
冬天快结束,春天未必来
“市场机制不成问题,即将出台的文件,会解决一揽子问题。”杨尚宝说,国家13个部委将建立海水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并于明年强化海水淡化的示范工程、示范城市、产业联盟等建设,尤其扶持技术进步。
目前,我国大多为日产能为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厂,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为热法和膜法,膜法为主流方法,国内外采用膜法的占60%以上。主要涉及四大技术:工艺设计能力、膜技术、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我国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很少。“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等技术国内都很欠缺,膜技术中的更为先进的反渗透膜,在中国只有杭州市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并在舟山六横镇应用,这可以和国外‘相比较了’,而先进的纳滤技术的研究则尚无进展。”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说,需加大对研发机构的扶持。
但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改变对整个产业的扶持方向,一些研发生产机构拿到国家扶持资金后,并不用于研究,而是直接进口国外产品,因成本更低。他认为应该按照生产出来的水,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否则,他说要投资1个亿,获得1000万元国家扶持资金后,实际投资大量缩水”。
“既然国家愿意扶持海水淡化产业,那么从环保和保护水资源角度,国家更应该扶持水的循环利用。国家应补贴进行循环利用的企业。”蓝伟光说。因为技术上,污水可净化到饮用的程度,水循环利用的成本比海水淡化还低,且无地域限制。在新加坡,水循环利用的产量远远高于海水淡化的产量。
天津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各省规划好,可以节省一部分水,再适量开采地下水,循环利用一部分水,加上引水工程,那么海水淡化还需求多少?在国际经济不稳定的大形势下,中国是否能维持高增长、高耗能?对水的需求是否持续增长?高水价和高耗能是否能承受?政府是否给予补贴?因此,“现在可以说冬天快结束,但是春天也未必马上就来”。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海水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