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罗尔·豪斯曼:“怪诞知觉”的符号

2011-11-09 16:36来源:艺术世界字号:小

    1918年4月,柏林。一群达达主义者们正在举行他们的第一次聚会,年轻人们以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与新鲜的想法。最后,一个32岁的年轻人向台下喧闹的观众喊出了他的“新材料绘画”宣言,他就是罗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n,1886-1971)。

    个性奔放自由的豪斯曼出生于维也纳,是上世纪20年代初柏林达达运动的联合发起人与中坚力量。他是一个技术全面的艺术家、一个非纯粹主义者,并认为人们在观察画面时,其实可以获取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信息。因此,“照相蒙太奇”(Photomontage)和“视听诗歌”(Optophonetic Poems)成为了他的两大标签。“照相蒙太奇”是达达运动早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这项技术运用从不同照片或其他纸质材料上剪切下的各部分素材拼贴到同一个画面中,库尔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和李西茨基(El Lissitsky)等人的作品都受到过这种手法的影响。剪切实则是破坏,是对传统文化模式的挑战和质疑,而拼贴则是一种替代和革新。当这些零碎的文化元素以全新而怪诞的方式集结起来时,画面仿佛刚经历了一场视觉革命的洗礼,挟携着强烈的冲击感扑面而来。《ABCD,艺术家的肖像》(ABCD,portrait de l`artiste )便是很好的例子,这幅自画像用从各种来源剪下来的纸片拼贴而成,形成色块的碰撞以及颠覆传统思维的字母图案组合。豪斯曼的美学哲理就是如此粗暴简单却直达人心。豪斯曼坚持的另一种感官体验是关于“听觉”的革命,将文字“有形”地表达出来,于是他的身份变成了作家中的艺术家。1919年,第一份柏林达达期刊的封面上问世,组成诗歌、口号的字母不再是机械的程式化排列,字母颠倒、被切分、被重新组合并散布在封面的各个区域。由此,文字的表达力量已经不再限于词藻华丽或语意深刻与否,也无关乎句读的位置,仅仅从文字的排列和字母的呈现状态便可读出情感的强烈,洞悉诗歌的真正内涵。

    那么,再来看一下豪斯曼到底是何许人也。画家?作家?抑或是摄影师?似乎很难将其归类。“怪诞知觉”是与他经常相伴的符号,他为此呼号、创造,进而再行颠覆。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