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服务业提速发展重点调研课题汇报会上,《家庭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建议我市打造家庭服务业营运平台,建立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据悉,从9月份开始,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分八个课题组,围绕九大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了调研。
现象:市民找不到好家政 家政公司纷纷倒闭
“孩子出生了,可找不到好月嫂,心急如焚啊。”这几天,市民小王的妻子刚刚生下孩子,看着可爱的儿子,夫妻俩很开心,可棘手的是,找不到好月嫂。
小王和妻子都是外地人,来扬创业几年,已经小有成就。孩子出生后,双方父母由于尚未退休,无法来照顾,照看儿子的重担都压在了小王身上。
“毕竟我没有经验啊,什么都不懂,就想找个好月嫂帮着照顾孩子。”在医院时,小王听了介绍,找了一位月嫂,可那位月嫂的工作作风很快让小王无法忍受。
“孩子半夜哭了,她从来不管不问,我们让她处理,她竟然说孩子哭累了就不哭了。”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生后,小王坚决辞退了她。
“感觉月嫂市场特别乱,特别希望能有个权威的部门或者平台推荐一下。”小王由衷地说。
市民张先生发现一个问题,小区里的家政公司几乎是三天两头换门面。
在老百姓的眼里,“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人”就构成了目前最常见的家政服务公司。家政从业人员则主要来自苏北、安徽以及扬州周边县市。市场上存在不少由五六个人组成的家政服务“游击队”,利用熟人关系介绍工作,扰乱家政市场。
根据调研,2010年底,市区近千家家政公司有超过400家倒闭或转型,倒闭率超过40%以上。
“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自发状态,家政服务业企业‘小、散、乱’,服务水准参差不齐,存在劳动力供给不畅、企业质态不稳、服务能力不强、行业管理不力、居家养老发展不足等问题。”调研指出。
探源:持证上岗率不足20%
小王难找月嫂的问题并不少见,近年来,我市家政服务业发生的纠纷屡见不鲜,家政服务质量急需提升。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家政服务业缺乏明确的等级标准和服务质量规范,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缺乏参考和依据,同时,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主体是40-50岁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技能差、沟通能力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家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足20%。由于高级保姆、高级月嫂、高级护理员等高级管理或技能型人才缺乏,走标准化、品牌化的家政公司还不多,大量家政高端需求被抑制。
公共服务平台缺失
与此同时,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不明确,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虽然工商联成立了家政服务行业商会,但没有明确职责划分。
而在整合行业市场供需资源方面,我市家庭服务网络信息平台缺失,家庭服务供需信息多头供给,无法形成有效联结,导致供需信息共享不对称。
2006年11月30日,由政府投资300万元的我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简称“88000”)在邗上街道社区正式开通,顶峰时加盟的家庭服务、法律服务、美容保健等服务企业达到285家,其中家政服务企业就有176家。虽然经过邗江区和邗上街道的全力支持,但每年仍有350万元经费缺口,加上设备老化等因素,近年来几乎停用。目前,我市已经没有统一的家庭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形成不了规模效应。
建议:建立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针对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家庭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扶持政策,完善家庭服务
业发展体制,同时要打造家庭服务业营运平台,提升家庭服务业发展质态。
我市可参照外地模式,建立企业化管理的家庭服务网络中心,打造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这方面,宁波的81890公共信息平台可作借鉴。杭州政府也拨出20万元资金,设立了“杭州家政网”,搭建起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同样可以借鉴。
调研建议,鼓励各类家庭服务企业依托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服务特色,促进平台企业发展连锁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