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语的“entrepreneur”,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英语字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someone who organizes a business venture and assumes the risk for it。”意思是说:“组织商业冒险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
从词源和英语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家”的核心内容是“冒险”和“承担”这两个词。为此,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甚至干脆把企业家定性为冒险家,是与土地、劳动、资本联系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萨伊认为,企业家自创业之初,就会考虑到可能会承担破产的风险。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就是要勇于承担风险。
商场如战场。市场变化风云莫测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家必须具备冒险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和素质。着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真正的企业家是一群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源泉、始终与时俱进,并能把握机会进行开拓的人;他们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为使命。更高境界的企业家则志存高远,终其一生追求伟大的事业,努力谋求立功、立德、立言。企业家的价值观和目标层次远远超于生意人和经理人。
由上可见,赚钱多少、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企业家的主要标准。时下政界和商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做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胡雪岩虽然事业破产并客死他乡,但仍不碍其被世人视为伟大的企业家。赖昌星之辈虽然赚了很多钱,但却不配称作企业家,因为:不仅他们赚钱的手段违法,而且,事发后他们畏罪潜逃,不敢承担应负的责任。
总体而言,我国缺乏企业家。股市、期货这些商业工具均由西方企业家发明并兴盛于西方,而非中国。现代中国商人的智慧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祖先。陶朱公范蠡“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旱则资舟,涝则资车”;商祖白圭“时贱而买,时贵而卖”;商理家计然“薄利多销,无敢居贵”。然而,今天的中国商人大多复制西方、抄袭古人,但却并没有学到位,以至于“毒米”、“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投毒于民众,严重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的事件屡屡发生。
企业家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JP·摩根重组了新大陆”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家的价值,不亚于政治家甚至科学家。飞机、冰箱、空调、电视、计算机、手机等改变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没有企业家冒险投资并适时投入市场就不可能得以逐步普及;许多其它产品,甚至还是企业家根据市场的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才得以发明、创造和生产的。
但是,当今中国社会,急功近利、金钱至上、人心浮躁。这种环境导致了我国企业人创新思想退化、冒险意识淡薄、担当精神缺失。而且,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层面,中国企业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都不宽松。企业人一旦出名便有各种事端接踵而至;当其身陷困境时,不但没人出来支持,相反,幸灾乐祸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也不少。因此,企业家在中国成为了一种愈来愈稀缺的资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家在中国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构建健康开放的商业环境、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文化和氛围。
首先,要尊重企业家。我国自古宣扬“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倡导和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始终处于较低层级。表面上看来,中国的商人地位今天已经有所提升。
但实际上,人们尊重的并非商人或企业家,而是在信奉“拜金主义”。“傍大款”就是这种现象的形象写照。当今中国,仕贵商贱的思想可以随处可见,比如:几千名学生报考一个公务员职位;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地位就要明显地高于私有企业领导人,因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带有“官”位;而在国有企业之中,央企领导人的地位又高于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因为央企本身的“官”阶高于地方企业;;甚至连艺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企业领导人,如演员姚晨的微博粉丝近九百万,是知名企业家史玉柱微博粉丝的三倍,尽管后者微博的内容更有价值。
只有当我们像尊重官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那样尊重企业家时,我们才可能产生真正的企业家,也只有当中国企业家哪一天对挂任“代表”或“委员”没有兴趣时,那一天才是中国企业家真正成长的时期。
其次,要容许失败。企业家注重的是长期利益,而非急功近利。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带有冒险性,失败难以完全避免;而且,有时为了成就更大的事业必须冒着失败的风险,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对于企业家而言,任何失败都能被其内化为可观的精神财富,并进而为他人提供经验或教训。对于身处逆境仍坚忍不拔的企业家来说,今天的失败,往往就是明天成功的前奏。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商圣”范蠡、“巨人”史玉柱、“股神”巴菲特、“金融天才”索罗斯等人,无一不在经历失败的涅盘后成就了显赫的商业传奇。
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商人的失败,决定了它能否产生真正的大企业家。比如,同是小岛,为什么香港可以成就李嘉诚、台湾可以产生王永庆,而新加坡却一直没有类似的企业家呢?除了政治家族垄断政治与经济资源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新加坡当局怕输、不允许失败,甚至对失败者落井下石!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新加坡企业家的产生与成长。
因此,我们对成功的企业家心怀敬意的同时,对一时失败的企业家也要给予大度和宽容。社会的宽容与大度,是企业家成长的重要条件。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