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创富故事 > 正文

跌宕起伏人生如戏 看宋海峰的创富路

2011-10-24 14:49来源:人民网字号:小

  熟悉宋海峰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重承诺的人,但唯独在“彻底离开健康管理行业”这个问题上,宋海峰食言了。

  身为恒基伟业(商务通)最早的创业团队高管的宋海峰,是个地地道道的技术范热血青年。

  2005年,一次机缘巧合,宋海峰开启了“弃IT从医疗”的转型之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其所在公司从30人的创业团队做成当时在国内算得上最新服务行业中最优秀,也是规模最大的公司,通过健康管理平台所服务的会员已超过100万人。公司起步之时便获得300万美金投资;2007年底,通过运作,再度引入2500万美金。

  然而天知道,正是这2500万美元,毁掉了宋海峰做中国第一家真正健康管理公司的梦想。

  虽然事情过去了接近5年,但宋海峰至今都不愿过多提及那段往事,只能从零星的片段与细节中得知,融资后企业思路发生了改变,本可以更高端的服务做走了样。

  和许多失意的人一样,宋海峰“没有创意”地去了青藏高原。虽然他如今会把不再较真退出行业的功劳记在这次静心之旅上,然而,这多少都让人觉得更像是借口。因为谁都知道,宋海峰根本无法忍受这样一个潜力巨大且已为之奋斗多年的市场,从此以后与他再也没有任何瓜葛。

  但无论如何,支持宋海峰的人寥寥无几。毕竟,该行业是个十足的舶来品,服务理念从国外传到中国,国内没有企业提供此类服务,也很少有人体验。在不少人看来,所谓健康管理或许仅仅是个“骗人”把戏。几乎少有人看好,或将其当成一个市场。而颐年康盛成立初期,宋海峰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和对方解释自己的职业。设计产品、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寻找受众……宋海峰为这个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创业公司,再度挨过一段炼狱般的日子。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市场,更何况我从大学毕业后做的所有公司都是从小做起来的。”面对外界的疑惑,宋海峰总是凭着这样一句气势磅礴的话语来应对。

  事实证明,宋海峰的判断是正确的。在美国,健康管理行业一般是医疗服务行业规模的10%,其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基本上能够占到健康管理服务10%的市场份额,有上百亿的市场规模,而我国此前则只有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据美国Frost & Sullivan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比美国一年在健康医疗领域的花费占其年GDP的14.8%,欧洲占8.4%,日本占6.3%,中国目前健康医疗支出总体规模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2%。巨大的落差背后意味着巨大的商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对健康的消费,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如果说此前宋海峰做的事是寻找并说服消费者,那么现在,宋海峰只需想想如何大规模寻找到目标消费者就够了。因为他的事业已经有了无须去说服谁的资本。

  颐年康盛的业务越做越大。由之前更单纯的B2C,变为B2B2C,通过某一个重要介质,用“走捷径”的方式,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局面。在宋海峰构建的体系里,房地产商、EMBA、高尔夫球场、会所、汽车4S店,均已成为其重要的客户来源地。

  颐年康盛第一次有意识地和房地产合作是在今年6月份,香港九龙仓集团将电话打到颐年康盛市场部。对方给出考题——由颐年康盛为九龙仓在上海地产项目做一次讲座,若一半参与者能留到活动结束,双方将借此展开进一步合作。结果是活动当天到场40余人,无一人退场。

  而这一无心插柳之举也刚好给宋海峰提了醒。事实上,早在一年之前便有地产商找宋海峰谈合作,但其因“水太深”而对此持审慎态度。经过与九龙仓的合作,宋海峰发现这着实是打开市场的坦途。于是,他开始乘胜追击,强攻地产。

  宋海峰以与房地产合作为例,把“豪宅+健康医疗”模式做成标配推向市场,打造健康地产,地产商能从中获得收益;颐年康盛则可以通过把代理商功效放大,用更省时省力的方法成几何倍数增长自己的潜在消费人群。

  天津这座城市潜力之巨大毋庸置疑,包括国内外500强公司在内的无数双眼睛正在紧紧盯着这个城市看。当然,“名不见经传”的宋海峰也在其中。

  颐年康盛是一家健康医疗服务公司,与其他国内很多健康管理公司不同,其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商业模式极易复制的体检上,而是以高端健康医疗业务为核心,聘请有经验的医生给会员提供日常健康和身体调理咨询服务。大家习惯称此为私人医生服务。

  对大多创业者而言,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做一项对当地人而言完全陌生的业务, “风险”二字自然会竖在脑中,而宋海峰却不以为然。在其看来,天津市场非但不是险滩,反而还是其蓝图中的重要碉堡——按照他的规划,公司初期先集中火力进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而天津便是颐年康盛在环渤海地区除大本营北京外最重要的市场区域。

  “把公司现有的模式和服务从北京市场快速复制出去,可以尽快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树立公司在这个行业的第一品牌,为后来的竞争者进入这个市场抬高门槛和壁垒。”宋海峰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其实我并不讨厌资本,我很愿意和投资人做朋友,但我不愿意拿他们的钱,这是我对资本的态度,因为我不想被催肥。”宋海峰坦言,尽管颐年康盛也有资本的介入,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他对中国资本圈的一些观点,“服务业哪有快速催肥的道理,如果资本进来快速做大,五十万一下做到五百万,这肯定出事,这是原则性问题。”

  虽然从时间上来说,颐年康盛还没有到需要拿出时间表的程度上,但宋海峰已经开始勾画公司未来宏图了。

  “上市之后我会做一家健康险公司。”宋海峰表示,在美国,健康管理公司直接服务的客户是健康保险公司。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健康管理公司仍然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供应商,保险公司则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市场现状下,和颐年康盛合作,从某种程度来说无异于自寻烦恼,有可能增加赔付成本,因此国内保险公司与健康医疗永远是没有交集的两条线。

  “我会自己赚到钱后,进入资本市场,然后去投资一家健康险公司。那么在我保险的背后可以配备我自己的私人医生,相信这在国内就没有竞争对手。况且,如果我做健康医疗一年做到五十万都很累了,怎么才能做到五百万?保险就可以。”宋海峰并不掩饰自己比天高的心,也不试图遮盖其商人本色。

(责任编辑:朴素)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