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对于职场金饭碗的需求更加迫切。白领保职的真正方法不外乎就是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可以从工作技能、态度、业绩三个方面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熟练运用,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先讲一个身边发生过的小故事。
艾莎从英国留学回来后,进了一家公关公司。老板很看重她的留学背景,可是同事芬芬对艾莎很不满。
芬芬在公司已经干了一段时间,艾莎进了策划部后就和芬芬一起负责活动的策划。艾莎的到来,成了芬芬最大的威胁。进公司后不久,她们就接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由艾莎和芬芬一起策划。每天她们都讨论到很晚,艾莎把自己的新点子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
可没想到,在策划做好之后,芬芬却单独去找老板,把两个人一起做出来的方案向他汇报,却绝口不提艾莎的名字——两个人的创意成了她一个人的!在这之后,艾莎每次策划讨论,都当着大家的面把自己的创意说出来,让老板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的点子。
艾莎非常了解自己,她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比如她懂得揣摩客户的心理——这些都是芬芬没有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艾莎不断强化着自己的优势。而芬芬从那次偷了艾莎的策划之后,就再也没拿出过好的策划,她的方案总是被老板否决。半年之后,芬芬主动提出了离职。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艾莎的核心竞争力,有学历的关系,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她的创意才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
昨天,有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她和老板吵了一架,老板当场就把她给解雇了。老板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脾气也像暴风一样,谁惹了她准没好果子吃。
而这个朋友,实际上是一个很可爱的女生,工作上认真细致,大家都很喜欢她,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却是“不可替代性”的问题。
虽然她在公司流程部是做得最熟练的,但是做得好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不可替代性”,这正是老板在勃然大怒时能够毫不犹豫炒掉她的根本原因。
白领保职的真正方法不外乎就是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一般可以从工作技能、态度、业绩这三个方面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熟练运用,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与此相应,可以考些相关职称与证书锦上添花。
另外,拥有积极向上、耐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能为你加分,形成良好的循环。出色的工作业绩永远是最好的能力证明,即使不得不换东家,这些优秀的业绩也会成为你找到下一份工作的筹码。
“敬业”的本义就是敬重、尊敬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每一件事无论大小贵贱都认真去做。其具体表现为勤勉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这其中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种敬业精神就是最基本的处世之道。
一个企业如果员工不敬业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任何一个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都必须有一大批敬业的员工,并形成敬业的企业文化。一个国家如果想立于世界之林,也必须使其人民敬业。只有每一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才能被称为敬业的社会。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提升了公司价值,使老板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但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自己。
也许你的工资与职位很低,也许你努力工作仍未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只要是勤奋工作,只要是毫不吝惜投入自己的精力与热情,不挑肥拣瘦,不推诿,给自己找失误或做不好的借口,最终你必然会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赢得众人的尊重。即使你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也永远不会成为天才,但你完全可通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而成为一个专才,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敬业的人永远能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永远不会失业。
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氛围时,投机取巧、事不关己盛行,敷衍、偷懒、草率、疏忽、畏难等等这些属于“不敬业”的行为就会造成一系列可怕的惨剧。
虽然不敬业的人在某个时候可以侥幸得益,但最终却是为自己的进步设置障碍。当你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别人时,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学习机会,将自己可以从工作中不断获取的快乐、信心、自尊、进步都拱手让给了他人。长此以往,就会滑向“边缘化”的境地。
敬业的口碑,是靠一点一滴、天长日久累积的,是靠对每一项工作的细致入微,是靠把那些看起来最简单、最卑微的事情都能做到精致、极致的种种表现而逐渐树立起来的。并且,由此而创设个人名誉,最终形成的将是个人的品牌与核心竞争优势,其名声在社会群体与业界相传。个人品牌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如同可口可乐的品牌一样,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也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很难获得却容易失去。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把工作机会当成学习机会,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好活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步的过程中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