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属正在准备以自己的想法工作,结果老板却不时给出远远高于下属自己见解的指导,下属的状态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依赖和听从?
再假如下属是一位外来的与老板思路互不理解的另类高手,当他在你的特权干预之下失去弈棋的快乐,他还会追随、效忠你吗?
请记住:高手并非只是图利,他是被过程、弈棋感受吸引的。人才的价值也只存在于他本人的弈棋状态中。
第二,领导者是教练和棋艺研究者。
领导者最愚蠢的假设就是:下属是绝对理性的。我们需要对其批评时,他就应该是足够开放的;当我们需要他投入工作时他就立即能够调整心态,全心投入工作。
想一想你自己做得到吗?当你遇到下属顶撞,你会出现很多有利于你自己的解释,把眼前的一切归因于他人的不智和毛病。但是你对下属作出的随意不成熟的评价、随性的指点给下属造成的感受也是同样道理。
很多领导者不知道这样一个现实:有人调查过,在其下属心中“上司”与“讨厌”两个词汇关联度最高。
“开放”是个“名词”,但以此作为价值观就容易冒险,因为开放与坚持主见是一对辩证关系。没有个性、主见的开放就会失去独立、自由和自我,容纳不了异见的主见就是不开放。
作为领导者关键的智慧就是要能够通晓,如何保护下属的独立、尊重其主见,同时还要了解干预的时机和艺术。
这里就是我从观棋间悟到的至理。
首先(开棋院),“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就是公仆”讲的就是领导者要做好组织管理的一切准备,目的就一个:使下属、同仁顺利无忧地进入弈棋状态。管理设计扫除了绝大多数庸人自扰的顾虑。
其次(搞研究),在遇到困惑、需要帮助、需要讨论伙伴的时候,教练可以出现了。这就是大树下“大嘴解禁”的时刻。
深度理解“大嘴解禁”的情境内涵有助于成为高效的领导者。大树下的人群不约而同“自动”开始了开放的讨论,这个按钮在哪里呢?这里的关键就是:个人与棋局的关系的转换。当个人对局面自感可以胜任的时候他不需要别人的干预、插手;当他对局面已经过力不从心,帮助是不受拒绝的;或者游戏已然结束,那么对已经发生的一切的讨论和评价是可以开放进行的。
很多领导者利用自己掌握规则的优势与下属比武。处处争锋,给下属造成挫败感,一旦遇到下属抵抗他更加不安,更加激发他击溃下属信心的斗志。这是领导艺术的最大错误。领导是以激励他人、使他人成功为目标的。这使我想起《庄子·论剑》,这种逞能的人即使剑术再好也只能属匹夫之剑,而成就天子之剑需要的是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