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创富故事 > 正文

剑走偏锋:彪悍的洗衣店不需要风投

2011-09-20 16:34来源:商界财视网字号:小

  一家原本以洗衣为主业的连锁干洗店,却不断推出与主业完全不相关的系列业务。而且,这些“非主流业务”,占到了其营收的一半以上。有趣的是,一些风投对天天洗衣“不务正业”的模式情有独钟,结果却吃了闭门羹。

  20年前,广州人卢志基经常乘坐广九直通车往返粤港两地。他发现不少在广州工作的香港商人,不时大包小包地把名牌衣物带回香港洗,洗完之后,又大包小包地带回来。这让他萌生了开家洗衣店的想法。

  一开始他也是仿照当时比较普遍的“前店后厂”模式——前面接衣服,就在后面洗,但一直做不大;他于是出国考察,发现洗衣店其实有多种开法。

  比如,美国因为人口密度小,所有的店都配有洗衣设备。而日本和欧洲则采用分离式,一部分店配备洗衣设备,而大部分店只负责收货和配货。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会设立一个洗涤中心,洗好的衣物通过物流配送到各个店铺,而欧洲则是“一带多”,一家配备洗衣设备的门店会辐射到多家门店。

  卢志基认为采取“中央工厂+洗衣店”的模式比较适合人口多、密度大的中国市场。1993年,他投资一千多万,在广州郊区建立了一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中央工厂。每天早上,自己组建的车队从厂区出发,将洗好的衣物分发到各个店铺中,然后顺带将需要洗涤的衣物收回来。

  这种架构,将最重要的洗涤环节放到了客户看不见的工厂中,终端店无须再配设备和技术人员,变成了一个只需收发衣物的网点。天天洗衣的规模一下子开始扩大,从原来的一两家店变成了几十家店。

  1999年,广州开建地铁,卢志基决定入驻,借此进一步壮大规模。彼时的地铁尚是个新鲜事物,商业前景未明,而在地铁中设立洗衣店,此前也无先例。他的这一想法在公司内迅即引来争议,但他坚持己见,拿下了在地铁沿线设立洗衣连锁店的独家授权。

  然而,地铁刚开通时,人流量并没有想象的多,而且,对于在地铁内消费,顾客尚还没有概念。再加上洗衣行业特有的淡季——每年的6月到9月(天气较热的缘故)之业务量不及旺季的五分之一,天天洗衣彼时几乎是连年亏损。

  面对这种行业共同的困境,卢志基开始寻找新的经营方法,他盯上的第一块“蛋糕”,是自营洗涤用品。原因是一些来店洗衣的客户经常问:能不能卖点给我们?

  很快,这一块的营收,占到了天天洗衣总营收的30%左右。这大大增强了卢的信心。接下来,他开始全面撒网,做起地铁卡和手机充值、电影票和彩票销售等业务来。据天天洗衣副总经理周建华介绍,天天洗衣的“非主营服务”收益占到了天天洗衣整个收益的一半以上,不但传统洗衣的淡旺季,被这些服务所拉平,而且也给洗衣业务带来了至少30%的增长。

(责任编辑:朴素)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