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评论员邓聿文
所谓降低奢侈品关税会冲击国内企业,影响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以及并不能促进内需,云云,看起来都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财税部门反对降低奢侈品关税的一个真实原因,是这样会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但由于这个原因部门利益色彩太浓厚,所以不好意思公开说出来。其实,看看刚公布的8月财税收入,就明白财税部门的用意。7800多亿元,尽管同比大增31%,但却是连续3月回落。
奢侈品税该不该降?暂时抛开财税部门的态度,纯理论地来考察一下。在讨论这一问题前,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奢侈品。很显然,按照奢侈两字的含义来看,只有贵的、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东西才称得上奢侈品。这样来看,奢侈品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群体的人对奢侈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从国人在海外购买的大量奢侈品来看,主要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箱包等个人用品上,这些东西在收入水平不高,物资匮乏的年代,当然称得上是奢侈品,但要放在今天,称为奢侈品就有些勉强,问问城市的女性,哪个包里没有一两件化妆品,虽然比起国外的来,价格要便宜些。换言之,过去只有某些富人才可享受的“奢侈品”,今天中产阶层普遍在使用,一点也不“奢侈”。鉴于此,在欧美,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指的是房屋、汽车、游艇、奢侈旅游等。商务部则把奢侈品称作中高档消费品,这个叫法我认为更恰当。
据悉,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目前占到全球的1/4,仅次于日本,可能再过一两年要超过日本。这里的奢侈品消费也应该是对中高档消费品而言。因为我们看到,尽管中国的富豪日渐增多,也喜欢炫耀性消费,但在西方富豪很常见的、标志着身份地位的游艇、飞机等顶级消费等在中国的富豪中还少见,当然房子是个例外。这两年中国的富豪在国外狂扫房子,但由于房子不可移动,所以降不降奢侈品税,与它都无关,因而可把房子踢出奢侈品行列。
厘清奢侈品这个概念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应该征收还是降低进口奢侈品的关税。假如把奢侈品看做是中高档消费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目前就应该大幅降低其进口关税,而不是维持现有的税负水平,更不能像财政部某些专家一样,建议提高进口奢侈品关税。
为什么这么说?财政部的一大理由是,进口奢侈品越多,越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不利社会公平建设。这个理由看似有理,其实大缪不然。两极分化的根基不在于买奢侈品的富人越来越多,而是一次分配环节出了问题。你不让富人在国内买奢侈品,他们可以在国外买,就像现在一样,结果从现象上看,同样是加剧国内的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若因为怕两极分化而对富人购买奢侈品征重税,理论上有利于缓和收入分配关系,因为国家可以利用对征收的奢侈品消费税,以二次分配的形式,用于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但实际来看,并不能有效调节分配差距。很简单,对奢侈品征重税必然会减少富人在国内的购买能力,这样,税负虽然很高,但由于减少了交易行为,实际能征到的奢侈品消费税不会很多。
其实,对奢侈品征收重税不但不利于增税,反而可能减少国家税款。因为我国对进口的中高档消费品,不仅需要缴纳关税,还要缴纳消费税和增值税。目前,这三项税的征收比例是,关税从6.5%-18%不等,增值税为17%,消费税为30%,累计需要缴纳最高超过60%的税费。以一款瑞士产月亮女神天梭女表为例,在国内商场售价2700元,包含了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1元、11%的关税267元,税款合计达到1353元,占到商品价格的一半。征收关税虽然可增加267元财政收入,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购买力的下降。也就是说,1353元税款中的1076元将会因征收关税而流失。如果降低甚至取消关税,虽然关税收入减少了,但其他税收会因为买奢侈品的人增多而增加,由于其他税收加总远超关税,财政实际收入会因此只增不减,这不更有利于二次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吗?
至于降低进口奢侈品关税会鼓励奢侈品主导国内市场,从而增加对国外奢侈品的依赖,冲击国内相关企业和产业,这个风险肯定存在,但问题是,用关税保护,这个风险就不存在吗?消费者用脚投票,到国外去买,国内的奢侈品企业和产业同样难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只有开放和竞争才能成就一个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再说,奢侈品产业,并非是关系国计民生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理论上没有保护的必要。
要言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对进口中高档消费品即所谓的奢侈品,降关税比不降要好。目前国内奢侈品的价格确实高得有些离谱,在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普遍提高后,这么高的价格不但会阻碍国内市场的开拓,也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因为对奢侈品的消费是一个过程,里面的每个环节都会带来服务和消费的扩大;另外,大量优质国外奢侈品进来,也会促使国内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这不仅仅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样也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因此,降低奢侈品的关税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