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 经典案例 > 正文

高盛制胜法宝:统一与多元相结合

2011-09-16 11:14来源:环球企业家作者:刘苏字号:小


高盛集团总部

  说高盛是全球大型投资银行中最特殊的一家,恐怕没有多少人持有异议。它是最顶尖的投行,业界翘楚;它是赚钱机器,员工平均薪酬高得令人咋舌;它行事低调,极其强调风险控制。超强的盈利性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得高盛在全球有很多的“粉丝”,即使在中国,也有很多新兴金融机构立志成为“中国的高盛”。

  但别忘了到底是什么让高盛之所以成为高盛。1970年代末的一个周日下午,时任高盛联席总裁的约翰·怀特黑德在新泽西的家中写下了著名的高盛14条业务原则。原因是,他注意到,尽管公司员工的流动率只有5%,但员工增长率却达到15%,这意味着3年后,高盛就会有一半员工是“新人”,传统的一对一的学徒制已无法确保高盛的核心价值观被有效传递。

  这14条业务原则无疑清晰地描述了高盛的DNA。研究高盛炫目成功的人都会提到它的独特文化:它虽是上市公司,但仍保留着很深的合伙人制度印记;它汇聚最精英的人材,同时具备毫不留情淘汰式的合作文化;它热衷追逐风险,但又能对其实现精妙控制;它拥有同侪难以企及的光环,但管理层却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高盛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不具备绝对领先位势。

  有着鲜明文化风格的高盛在中国到底又是如何行事的?

  高盛的中国业务主要是通过其战略合作伙伴高华证券、合资投资银行高盛高华和高盛亚洲来实现。尽管有多个实体,但却是“一家人”。高华证券联席COO宋冰表示,在保证某些业务之间所必须的信息隔离墙的前提下,高华证券和高盛高华共享一个支持管理平台,“这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盛引进先进管理文化的一个方面”。

  高盛自从2006年便提出“同一公司,同一文化(OneFirm,OneCulture)”,强调“同一公司”,可以使各业务平台之间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紧密的合作,不互相拆台和争功。而“同一文化”则是要确保高盛各业务单元的员工都能遵照“14条业务原则”来行事。

  比如团队精神,高盛与其他投行有明显差异。高盛鼓励员工之间建立关系网,除了和自己的团队紧密合作外,还要和跨部门、跨地区的团队建立广泛的联系。作为一个很吸引人眼球的行业,多数投行都在有意无意地“造星”—几乎每家第一梯队的投行在中国都有媒体曝光率很高的明星银行家,但是高盛在中国却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而是一个精英团队。

  值得关注的是,高盛的“同一文化”的内涵并不是否定多元化。高盛的14条业务原则中专门有一条是针对如何对待员工的个人文化背景差异:“吸引和保留有着不同背景和观点的员工,使员工能够反映公司经营地区内社会及文化的多元性”是高盛成功的一项要诀。

  谨慎是高盛文化另一个特色鲜明的标签,背后的驱动因素是高盛的风险控制意识,它宁可少做业务,也不会拿声誉或者客户的利益、公司的长期利益冒风险。高盛的这种企业文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入骨髓。

  做还是不做?高盛需要找到这中间的平衡。高盛曾为了控制风险在中国放弃了很多项目。因为,想做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业务,没有任何掣肘,对一个投行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责任编辑:王学英)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