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2011中国纺织市场论坛”以“寻找市场新路径——世界与中国”为主题。届时,来自全球及中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学界、管理领域、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业内企业、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及媒体人士都将到场,令人期待。论坛将通过主题讲演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全球纺织在当前复杂环境下如何拓展市场新路径等焦点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本届论坛汇聚行业精英,共谋行业发展。论坛将紧紧围绕“寻找市场新路径”这一主题而展开,洞悉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中国自身特色,最终为纺织服装行业健康发展指点迷津、出谋划策。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将始于2008年的最近这轮金融危机比喻成全球经济的一场大病绝不为过。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谷底,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缓慢复苏,而波谲云诡的经济环境,让本已缓慢的复苏步伐更加前途未卜。
美国GDP在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萎缩了5.1%,创下二战以来的最高萎缩纪录。步入2011年,美国经济第一季度的增速仅为0.4%,是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参考第二季度1.3%的增幅,美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实际增长只有0.8%。8月26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国经济从危机中复苏的力度低于预期,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国内依然保持着9%的高失业率。
作为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状况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重大影响。8月初,美国提高了国债上限,随后,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一系列变动致使全球股市一片惨淡,国际油价领衔大宗商品暴跌。甚至有经济学家开始担心全球经济可能会迎来二次探底,新一轮经济减速是否会重新上演。
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济状况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经济的担忧。主债危机依然拖累着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欧债危机似有欲演欲烈的态势,对象已不再是希腊、葡萄牙等小国,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甚至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亦引发降级担忧。欧洲央行虽已开始施以援手,但业内人士称此举也无力在短期内阻止危机的恶化。
而日本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GDP环比负增长。同时,国内债务不断攀升,截至今年6月,债务达到943.81万亿日元,是日本GDP的200%。再加上大地震对本国经济的打击,日本灾后重建以及经济恢复尚需时日。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承受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印度的通货膨胀已经接近两位数大关,6月份印度的整体通胀率为9.44%。而俄罗斯的CPI指数也超过了9%,巴西CPI水平也一直高于政府的调控目标6.5%。
放眼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没有想象中强劲,日本地震导致的产业链断裂,欧洲挥之不去的主债危机以及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等问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同时,中东和北非的动乱,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更是让经济复苏雪上加霜。在这种扑朔迷离、前途未卜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
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致使全球经济处于高通胀的发展阶段。而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连续的定量宽松政策,又给其带来了输入性的通货压力。比如,中国在去年年末外汇储备超过2.8万亿美元,输入性通货压力不断加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价格释放的市场信号,积极地安排生产经营情况。因此,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所有实体经济都希望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经营预期。而通货膨胀往往会导致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出现剧烈的波动,进而混淆企业经营者的视听,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同时,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土地、房屋等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促使投机经济越演越烈,让企业资本以及劳动力相对贬值,进而影响到企业对科研和发展的投入,导致实体经济遭到抑制。
除此之外,就中国的实体经济而言,还存在一些其他具体的制约因素。首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持续施压。今年以来,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三次加息。同时,中央政府还加大了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的力度,这系列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都将对企业投资、融资造成巨大的制约。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很难为继。当前,世界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就业需要,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同时,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在“十一五”高速发展后,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着建设用地不足,污染排放高、环境损害严重等资源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也会增加,由此,一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排放空间将收到压缩。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发展困境,行业的出路又在何方?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本、原料和劳动力三大要素市场的变化无疑是纺织行业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2008年以来,中央实施了事实上“双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而2011年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资本市场的“风水轮转”给国内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金链条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又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就要求纺织企业积极寻求升级转型,从纯粹的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抢占“微笑曲线”的两端。
与资本市场相比,纺织原料市场更是惊心动魄。棉花从去年3月份的1.5万元每吨,猛增至11月份的3.2万元每吨。在棉花的带动下,化纤等替代原料的价格也随着上涨。原料价格的上涨给纺织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很多企业纷纷关车停产。然而,今年年中,棉花价格又一路狂泻,8月初跌破2万元大关,目前暂时维持在每吨1.9万元左右。棉花价格的暴涨暴跌,给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下游订单飘忽不定,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未来如何规避风险,企业是否应该尝试原料期货、资本运作,这都是纺织行业需要探讨的问题。
人力成本上升是中国所有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来说,形势更为严峻。反映在企业层面,则是“用工荒”的出现和工人工资的上涨。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人均工资提高了20%左右。据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介绍,集团在2010年工资水平上调了49.6%。即便是在工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依然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在“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的背景下,纺织企业又该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模式,同样是行业认识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
除此之外,全球经济的低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又使得纺织企业放弃对外出口的传统模式;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愈加严厉,又让纺织企业背负了巨大的环保成本;纺织行业还存在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状况。在“十二五”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间段里,这都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