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磊
见到滕磊时,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阳光而帅气,却很难想象到他已经是资深产品用户体验的设计师、设计顾问。曾在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Team参与微软产品的设计研发,2006-2009参与了Windows Phone 7/6.5/6.1/6.0//Cupid/Purple/T-Mobile/Fone+/Xbox Live Concept( China )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目前就职于Frog Design。2009年参与Microsoft的Office Mac 2011的品牌概念设计项目,并设计了全新的logo,代替了使用10年之久的上一代经典logo。日前,滕磊为我们讲述了他设计背后的故事。
记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您通常会从哪些方面来获取灵感?对于UI设计,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滕磊:我觉得要多看多欣赏各种各样的优秀设计作品,还有平时注意广泛的知识积累。一些好的设计就像灯泡一样,它亮了,也会点亮看它的人。还有一些设计以外的东西,比如电影、音乐,都可以给你灵感。比如画画的时候听上一首音乐,在脑子里会形成一种画面感,这时候就需要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音乐给你的灵感。
实际上UI设计从属于产品设计,不能包含太多个人的创作风格在里面。创作理念的话,首先要看这个产品是为谁服务的,要根据你的目标用户群来设计, 简洁、突出重点。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你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设计存在,它本身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创作,那这个设计就成功了。
记者:界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认知心理学、设计学等在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也就需要设计师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平时,您是怎样进行知识积累的?
滕磊:对于设计来说,设计师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懂,只能说是在你的专业基础上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因为你要跟其他设计师合作,其他设计师懂的东西你也可以进行学习。 另外,积累在设计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自己去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补充知识。比如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方面的,唐纳德?诺曼写了很多书,还有一些关于交互设计构成的书,都可以拿来读一读,对自己很有帮助。还有像原研哉、田中一光这些日本设计师也写了很多书,虽然他们更多的是偏向于平面设计产品,是比较具体的视觉设计,我们是更多偏向于产品内部结构的设计,但这些书中总结了他们的一些设计经验、理论,把这些学习过来,对自己的设计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说产品的气质,无印良品就做的非常好。为什么好?这就是值得你学习钻研的地方。
记者:您曾在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Team工作了3年,这个团队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让您难忘的经历有哪些?
滕磊:我们这边人数比较少, 开始的时候是6个人。它是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Team在中国的一个分部,总部是在美国的西雅图。我们这边主要是负责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也有,但是比较少。总部那边会把产品的视觉设计放到我们这边来做,我们根据他们的设计需求,结合自己多产品的理解来为产品量身定做。
实际上在那里工作本身就很让人难忘。我之前不是做产品设计的,真正开始产品设计生涯是从加入微软开始的。之前做设计没有一个很科学的流程,遇到一个客户,他一上来给你一个设计需求和背景资料,你根据他的设计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感觉来判断、设计,再跟客户去沟通。加入微软之后,遇到了朱印(Robin)和张伟(Rokey),他们都是很专业且很有名气的设计师,跟他们在一起学了很多,他们教我科学的设计流程,怎样去设计,为什么去设计,它背后的原理是怎样的。一开始你可能像游击队一样,自己摸索,但和这些人在一起工作,就像是变成了正规军,一切都正规起来了。有一个科学的流程来帮助你设计这个产品,对产品的成功会有一个保障。我觉得产品设计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过程,它必须要有一个正规的流程。比如说,做产品设计有一个目标用户群,年龄是在18岁到28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喜欢什么颜色,他们的习惯是怎么样的,这些都需要去做调研,有了调研报告之后,再根据这些报告去设计功能。他们对于这个产品需求更多的是什么,他们还需要哪些功能。比如说会有10个功能,根据使用习惯,你会对这10个功能有一个排列,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在这里面就像画画一样,要有一个轻重缓急,要有主次突出。
记者:您从2009年到现在是在Frog design上海office做产品设计,与之前的微软设计团队相比,它的设计理念有哪些特点?
滕磊:Frog和微软的区别在于,我们在微软是一个设计Team,微软是一个巨大的IT产品公司,我们只是大象身上的一只蚂蚁,能力和影响力都有限。Frog涉足更加全面,里面的人没有像微软那么多,每个人要做的事情比较多,需要亲力亲为。我觉得这一点蛮好的,这样也是一个挑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公司,所以不管是对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我们都是以国际设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记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设计师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甚至有时候客户会否认一些设计师认为不错的方案,您认为如何能够更好地平衡两者,既让设计师尽可能地表达作品,同时又获得客户的认同?
滕磊:产品的设计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我不认为设计师在这里面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作品。像坐车从济南到青岛,一切都已经规划好了,目标清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直到终点,是一个很硬性的过程。我觉得这里面更多的是牵扯到设计师风格的问题,可能年轻的时候设计师都会觉得要把自己的风格做进去。但是要符合产品的整体情况,比如说你是为家庭用户服务的,你的风格是那种比较酷的冰冷的,这样就不相符了。所以我觉得要按照产品来发挥你的产品设计,就是说用什么风格不是你自己来决定的,而是整个产品来决定的。有时候客户会否认你的一些方案,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客户做他的产品做了这么些年,他了解这个领域需要什么,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有他们的理由。这就需要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因为设计本来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设计师要把想法讲述给客户,客户再进行反馈,之间进行不断的沟通。
记者:您参与设计的很多产品都受到了用户群的认可,尤其是参与的Office Mac 2011 的Branding Design Concept的设计工作,并且最终采用了您的Logo设计,您是如何在获得这么多认可后依然保持设计的动力?
滕磊:球王贝利踢进了100个球以后,别人问他哪个球最满意,他说:“下一个。”他的意思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压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跻身国际顶尖设计师的行列,并不是说我在国内做得不错就满足了,我个人觉得还差得很远,没有理由停下来,说现在就满足了。
记者:作为中国一流的界面设计师,您对自己有什么期许?对中国UI设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愿景?
滕磊:我觉得应该争取做一些国际水准的产品设计,用这些有水准的产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像先前加入微软,加入Frog,首先是我的一个目标,后来变成了挑战,然后你要赢得挑战。能够进入微软,进入Frog,我觉得是赢得了挑战,获得了一个证明。我在想,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样的。设计师应该发展得更宽泛一点,他的发展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首先是专业发展,要把它做到很强;然后是一个纵向的知识的积累,需要你懂得更多。UI设计实际上是产品设计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能跳出来,看整个设计的整体,再回到你之前专注的那个地方,虽然还是做同样的工作,但是你的眼界、想法会不一样。
滕磊在采访最后说,他认为现在中国UI设计整体的发展还是蛮好的,我看过一些设计师的作品都非常棒,希望这个产业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