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阅读·品知 > 正文

跟耶稣学管理:《管理大未来》

2011-09-08 17:32来源:世界经理人网字号:小

  1.管理创新不仅要给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还要能给员工带来收入或奖励。因为管理创新不仅是公司的事,更是员工的事。

  2.InnoCentive公司创建了技术专家的全球市场,组建了专家组成的网络,需要帮助的公司可以请这些专家帮忙解决科技难题。《管理大未来》把该公司建立起的问题“求助者”和“解决者”之间的平台称为一种管理创新。我所在企业在厦门地区发起成立的“公益教练百人会”其实也是这么一种创新,不过我们不是解决技术难题,而是为需要的人士提供知识、经验、智慧方面的公益援助。例如,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职业生涯培训,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

  3.适当减少管理有助于让员工尽量发挥才能。这需要减少指令,减少检查员工的时间。僵化的计划、全面考核、严格的政策,这些都是基于“高管最懂行”这一管理前提,都与构建充满活力、拥有忠诚追随者的组织相对立。那么,员工是否拥有更多设计自己工作的权力?是否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内容?

  4.“要激发创造力,社区制比科层体制有效得多。”书中所说的“社区制”的最好例子就是社会当中的公益组织,比如我们厦门的“公益教练百人会”。大家是自愿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大家是合作伙伴,没有领导与下属的区分,奉献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能力和综合品质比工作岗位描述更重要。实际上,我们根本不需要所谓岗位描述。在NGO里,奖励都是精神层面的激励,大家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得到极大的满足。看起来NGO似乎管理不足,但正因为这样,NGO放大了大家的能力。

  5.《管理大未来》所举的全食超市的例子,它的管理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博爱、共同利益、自治、公平、透明、使命。这些价值观属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但是我们的儒家文化、国学土壤里却很难孕育这些理念。所以读过此书,我的感想是:要想真正实现管理创新,必须从反思改革我们的传统文化入手。

  鲁迅改变自己的专业,从医学转变为文学,就是为了改变国人的国民性。国民性不改变,就没有思想解放,也没有管理创新。而要改变国民性,就必须反思儒家文化、国学的弊病。如果儒家文化、国学真的像《百家讲坛》上于丹老师讲得那样好的话,那我们实行了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学习了2000多年的国学,为什么国家还是如此落后哪?“管理创新最大的障碍是对传统的管理深信不疑”,五四时期已经被批判的儒家文化、国学在100年过去之后居然又被吹捧到天上,我们的管理创新为何如此之难?

  6.戈尔公司的网格状结构在中国的企业里是难以模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的文化影响太深了。每个企业都有一些副总,每人分管几个部门。如果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往往会令主管领导没有面子,所以就容易出现扯皮,大家都把责任往别的部门身上推。

  《管理大未来》的理念确实不错,不过要想在中国企业推广应用,难度实在是非常之大。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