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许云峰:重建信用体系 挽救品牌形象

2011-09-08 11:05来源:品牌中国网作者:许云峰字号:小

  问:为什么最近会如此集中地出现欺诈的问题,比如味千拉面、永和豆浆,以及达芬奇事件等?近年来中国企业的信用是否有下降的趋势?

  许云峰(下简称许):我认为这样的事件其实一直存在,不过因为媒体环境的改变,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发展迅猛,并对大众的表达习惯、信息获取习惯带来极大的改变,从而让同样的事件以百倍千倍于以往的速度和影响力扩散。

  中国企业的信用的确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是企业,任何一个社会公民,都受到更多的舆论监督,这更考验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品质。

  问:什么原因使得非常注意品牌形象的企业,不惜冒大的风险?为什么很多在国外很诚信的洋品牌到了国内就不讲信用,而且近期越来越明显?

  许: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从商的本质。而有信誉的商家,会将这个最大化建立于对消费者负责的基础。这里面不得不提及一个敏感话题——中国各行业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法规问题。国家出台的不少标准、法规本身存在漏洞,令到“聪明”的商家有空子可转,很容易靠一些诉求模糊的概念、靠打擦边球安全生存,聚拢大量利益。

  同时还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品牌形象塑造越好的品牌,消费者的信赖感越强,这些企业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信赖的心理,在光环的庇护下从事“灰色”的行为,以为可以侥幸过关。国外讲究诚信的洋品牌,由于各种监管程序比较完善,一旦出现问题付出的代价异常之大,加之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比较强烈,洋品牌在国外还算循规蹈矩,但一旦到了中国就会“入乡随俗”,在潜规则下进行运作。

  问: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信用意味着什么,是否比技术更加重要?信用的缺失,是否比技术的落后和工作的失误更加可怕?

  许:我认为是的。“诚信”二字都带个“言”字,“人”唯有对所言负责,才能“成”,这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家企业技术领先但不诚信,它很容易在竞争中越来越趋利,从而利用其技术优势作出更多对消费者可能带来伤害的行为。

  问:在欧美,对故意掩盖问题的企业,是否实施惩罚性赔偿?这是否对信用的建设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企业的信用丧失,是否与不讲信用的成本较低有关?

  许:有可能。以婴儿配方奶为例,据我了解,在欧盟国家,0-6个月的婴儿如要喂养婴母乳之外的一切代替品,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就像开处方药一样,否则一切婴儿食品的销售都是违法的。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问:一个共同的感觉是,在中国,从企业到人个,甚至到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许:我认为是现阶段整个国家和国民价值观的变化,越来越浮躁,追逐名和利。

  问:如今,怀疑和警惕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一而足。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不信任感是由强烈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客观上也因为众多事故、负面案例的出现,加速了人们的不信任感,而主观上也因为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而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又相互作用,更加加剧了“不信任墙”建立的速度和程度。

  问:中国是否到了应该重建信用体系的时候?如何建立?

  许:没错,是时候重建信用体系了。信用体系的建立有赖于几个方面:一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相关处罚法律的制定;二是有赖于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主动监督,让一切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和主题曝光在阳光之下;三是行业的领导品牌要率先对消费者负责,在行业内树立起正面的典型,从而引导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四是消费者“明白消费”意识和技术层面的提升,关掉无良企业存有侥幸心理的闸门。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