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
海参崴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崴”是“港湾”的意思。
从哈尔滨乘晚上的硬卧前往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十个小时左右的火车后,我们在第二天早晨抵达绥芬河市,早餐后换乘巴士,经过严格的边防检查和办理繁琐而枯燥过关手续后出境,约12点抵达俄罗斯口岸城市格罗捷科沃,然后转乘旅游巴士经乌苏里斯克市,晚上到达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美丽的滨海城市——海参崴。
海参崴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崴”是“港湾”的意思。俄方称其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这里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70万。它坐落在阿穆尔斯克半岛上,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称北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作为俄国和前苏联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海参崴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破灭了敌人从海上攻占海参崴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工事花费了俄国和前苏联几代工程兵七十余年的心血,尽管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军事价值,但我们仍然能通过那些保存着的工事来认识海参崴及其周边地区的价值——它是俄罗斯在远东的“心脏”!海参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不冻港之一,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同时扮演着军港、渔港、商港这三种不同的角色。如今,商港已经成为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也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唯一的出海口,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
海参崴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三面环海,气候宜人,已成为仅次于黑海、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三旅游疗养胜地。这里有良好的海滨浴场,每逢夏季,来自远东各地、西伯利亚、欧洲部分乃至外国的游客、疗养者成千上万。
第二天,我们发现整个海参崴就是一座山城,有点类似于重庆,所有的建筑和道路都是依山而建的。层层的建筑,起伏的大道,弯弯的海岸,林立的船桅,无尽的大海,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还颇有几分味道。
我们最先去的是海参崴老火车站。这座火车站的历史悠久,在战火中几经毁坏,现在的这座纯正俄式风格的宫殿式车站建筑是在1912年按照弗科诺瓦洛夫的方案重建的,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这个火车站还是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车站候车室里人不是很多,显得非常安静和整洁。
站台上有台蒸汽火车头,是为纪念二战时期英勇的铁路工人设立的实物纪念碑。这台火车头由俄罗斯人设计,在美国制造,通过太平洋运抵这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台机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许多铁路工人在空袭中牺牲。这台蒸汽火车头从1963年起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直到1995年二次大战五十周年胜利纪念时,才被放在火车站设立了此座实物纪念碑。
在火车站北面的月台上,竖立着一座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的纪念碑,这是9288里程标志,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到这里正好9288公里。以前从海参崴坐火车到莫斯科要坐10天的时间,现在也需要七天七夜。这座碑也是为纪念二战时期为保障西伯利亚铁路贯通而献身的铁路工人设立。
在海参崴火车站的对面有一个列宁广场,上有一座列宁塑像。这是我在海参崴唯一看到的列宁塑像,他左手拿帽子,右手指向东方。这尊塑像是现在俄罗斯境内还保留着的为数不多的几尊列宁塑像之一。据说它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塑像的基座上刻着列宁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我们的,谁也不给!”这是说给日本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更是说给全世界听的。如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就那么永存了。眼前的这座塑像早已经是风光不再,除了游客为了到此一游的拍拍纪念照外,很少有人抬头往上看上一眼。
接着我们来到了市政府中心广场,也叫胜利广场。这里是为了纪念当年卫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最后胜利的英勇战士们而设立的。据说当地的新婚夫妇举行婚礼的那一天,都要手持鲜花来到这里向烈士献花,以表达敬仰。胜利广场纪念碑据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座纪念碑,锗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雕塑了一位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右手擎着一面高高飘扬的苏维埃旗帜,左手握着军号的立姿铜像,和碑两侧另两座群雕一起,分别表现了红军战士、工人、农民与白匪浴血战斗的情景。这组纪念碑表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红军部队历时五年的艰辛征战,于1922年到达海参崴的情景。广场右侧就是滨海边疆区执委会十六层办公大楼,它的高度在海参崴数一数二了。
“太平洋舰队的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 随后我们来到“太平洋舰队的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这里有二战期间战功显赫的C-56号潜艇博物馆。潜艇全长77米,宽5米,潜水深度44米,有4个鱼雷发射器,可同时携带8枚鱼雷。卫国战争爆发后,C-56和其他三艘潜艇一起,被调往欧洲战场。战争结束后,C-56带着击沉敌舰船10艘、重创4艘的辉煌战绩,重返海参崴,因此被授予红旗战斗勋章。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潜艇官兵, 1955年C-56退役后,被分割成数段,用火车、汽车、起重机运送至此, 组合焊接复原,建立了这个别致的实体博物馆。现在潜艇里的大部分舱都被打通成为展览室,只留下指挥舱和鱼雷发射舱保留原样。
潜艇的四周陈列着一圈金牌,上边记载着潜艇的战绩。潜艇旁边是英雄墙,碑文记载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海军在卫国战争保卫重要港口战斗中牺牲将士的事迹和得到中国、朝鲜帮助的史实。在那些战斗英雄名字的正中,有一把一年365天昼夜不熄、熊熊燃烧的长明火,象征着俄罗斯民族之火永不熄灭,在二战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长明火的后面矗立着海参崴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是二层楼,一楼用天然的石头垒砌,二楼用砖头或木头建筑。这座教堂是1907年为了纪念日俄战争时期牺牲的俄罗斯战士而建,虔诚的东正教教徒络绎不绝地到这座教堂做礼拜,一方面寻得寄托,一方面还可以看望那些长眠的前辈。
潜水艇博物馆的左侧,有一座十多层高的灰色板楼建筑,院落不大,紧贴着马路,周围有铁栅围绕,显得平静而萧索。门前有两具大铁锚,门庭上方安放着一艘精美的战舰模型。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二战期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总指挥部,如今,这里也仍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所在。而这里看不到军事重地的标志,甚至紧闭的大门外连一个站岗的哨兵都没有。
东正教堂后面有一座凯旋门,又叫“皇太子之门”。1891年,当时还是俄罗斯帝国皇太子的尼古拉二世来到海参崴,以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加这条世界上最长铁路的开工仪式。边陲小城海参崴第一次迎来如此显贵的大人物,感到无比荣光,于是就修造了这么一座凯旋门以资纪念,“皇太子之门”的名字也由此而来。1927遭到拆毁,2003年才得以恢复重建。整个凯旋门的色彩生动而多变,底部是深咖啡色,然后是淡赭色、白色,中间是玫瑰色、金黄色,上部是橙色和淡蓝色相间,从而折射出富丽堂皇的光彩。
参观完后,我们出海去喂海鸥,欣赏牛角型金角湾美丽海景,这也是每个到海参崴的游人的必选项目。乘船码头就在军港旁边,让我们也有机会看到了太平洋舰队的几艘战舰。这里也不保密,随便拍摄。在舰船之间,有无数只洁白的海鸥在上下翻飞,在空中画着优美的曲线,这些大海的精灵甚至可以在巨大的炮筒和导弹发射器间灵活地穿越。岸边竖立着1860纪念碑,中间一根不锈钢柱指向蓝天,像船的桅杆;地面放着一块铸有“1860”数字的铁板;碑两边各有一个黑色大铁锚。
我们上了渡轮,用又酸又硬的专用面包喂着漫天飞舞的海鸥,它们丝毫不惧生,会在你抛出面包的那一刻向你冲来,一拥而上,蔚为壮观。此刻,每位游客都开始变身为模特,每个人的心境都变得透彻,都因这碧蓝的天,这湛蓝的海,还有这美丽的海鸥。
我们接着去逛街。海参崴人的生活十分悠闲,人们工作自由随意,并不紧张,到点即下班,若要加班加点,即便付钱也没人愿意干。因为下班之后的私人时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青年人下班后,很少呆在家中,或走进影视厅,或漫步大海边,或三五成群谈心喝酒,或独自静坐养神。一手夹着香烟,一手拿着啤酒瓶,这简直成了海参崴夜生活的一道景观。他们热情开朗,即便在车里等红灯时候也要紧紧拥吻。
海参崴没有太大的超市,在俄罗斯特产商店,你可以买到俄罗斯本国的俄罗斯巧克力、紫金饰品、伏特加,前苏联的邮票、军帽和徽章等等。比较出名的旅游商品当属套娃和望远镜。俄罗斯产厨房用品、室内装饰用品、旅游工艺品及其他一些日用工业品,质地也相当不错。有些商品,如服装、鞋类,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所有商店出售的同类商品,价格都差不多。即使在旅游景点购物,也不用出高价,绝对的一分钱一分货。这里几乎见不到中国商品,据说主要是因为开放初期内地一些产商推销“水货”所导致的恶果。
来之前就听说了,海参崴的美女世界闻名,而且这种美女在俄罗斯其他地方也是看不到的,这是因为海参崴是个移民城市,民族的血脉在此繁衍。衣着各异的美女成为海参崴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