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医疗保健 > 正文

建立健全有效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2011-09-04 16:26来源:搜狐频道作者:王乐民字号:小

  在欧美,“家庭医生”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的健康维护者,能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等长期服务,并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主动追踪观察。能够帮助病人解决90%左右的健康问题。

  在我国,部分地方城市也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逐渐把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变“坐等患者上门”为“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上门”。这项服务通过不断探索与普及,将让千家万户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的便利。但是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如何编织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网底”,如何使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成为探索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在中国,衡量这种模式效果的好与差,“居民能否满意”是一个重要标尺。老百姓在意的是“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如,家庭医生能为老人的慢病治疗、康复和孩子的疾病预防提供专业服务,当病人需住院时能给予合理的指导并提供帮助等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并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家庭医生”或个人私人医生,对中国很多老百姓而言,家庭医生是一件“新鲜事”。对此,必然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再到信任的过程,但实现这一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能否以此为动力,加大对医护人力资源的投入,并在全科医生培训力度与改善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制定“一揽子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种模式能否“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首先,解决好“钱”的问题。制度设计应能保障对这一模式运行的持续经费投入。只有经费有了保障,才能提高硬件、软件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让居民满意,也才能打一场“持久战”。

  其次,解决好“人”的问题。这一模式要想运转流畅,不仅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也应充分调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需要医学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在体制、机制上的支持,需要科学、合理薪酬体制的支持。

  第三,解决好“协同作战”问题。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不能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枪匹马来干,要让其“背后有大树”。否则,这一服务模式的功能就会萎缩,老百姓也不会感到满意。对此,“基层预防、初诊、初治——转院治疗——出院回基层康复治疗护理”流程环节应衔接好,确保家庭医生在流程中的“权力”和作用。

  第四,解决好定位和宣传问题。就目前多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家庭医生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基本预防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但老百姓对此并不全都了解。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一模式的功能定位,并大力宣传,让老百姓明白“遇到什么事可以找家庭医生”,避免因不明白或者期望过高而不满意。

  所以,建立运转有效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不仅对医改的深化和医院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网底”的建立健全,医改提供的是一个大的框架,这就需要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多动脑子”、“善加描绘”,扎扎实实地步步推进,避免因“华而不实”让老百姓“看不到好”,而让这一好的探索成为“飘在空中的楼阁”。

(责任编辑:国新)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