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胜利
虽然德国品牌在20世纪不断崛起,但作为老品牌强国的英国,却迟迟不肯承认德国的成功。直到二战结束,英国依然坚持要求在德国进口的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标识。这一状况,直到日不落帝国失去劳斯莱斯的那天才彻底打破。
宝马(BMW)的前身是一家飞机工厂,他们在 1916年3月7日成立,最初以制造流线型的双翼侦察机为主,直到1929年7月BMW才推出首辆汽车,但随着宝马在汽车领域的不断技术创新和发展,逐渐发展为汽车界巨擘。而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几乎等同于大英帝国的权力、尊贵与繁华,历经百年沧桑变故,终于逐渐失去了昔日光辉,于2003年被宝马收购。而劳斯莱斯又曾是英国著名飞机引擎制造商,如今已入德国宝马麾下的劳斯莱斯也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发动机,在二战的战场上,劳斯莱斯赢了。而英国万万不会想到,在半个世纪之后的品牌战上,劳斯莱斯却输在了宝马手上。
取长补短 品牌立国
德意志是个伟大的民族,战败后,凭着强大的意志力,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洗刷了自己的耻辱,又重回世界强国之列,他们所依仗的,就是那些作为行业翘楚存在的本国品牌。回想华夏五千年文化的辉煌,而如今全球品牌100强中居然没有中华品牌的身影,着实让人反思。
如今的中国品牌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出口下滑,产品质量受到国际质疑,企业以赚钱为目的而忽略品牌建设,工人工资占GDP比重过低,这些德国曾经的危机在中国随处可见。想要做出一个好品牌,一个让世界承认的品牌,中国企业应虚心向德国制造学习,以下是给中国制造企业的几点启示:
1.加强产品监管力度,保证产品质量。
中国是个制造业的大国,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你都能轻松买到“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中国却不是制造强国,大部分中国制造业都以OEM闻名, 靠着拿到国际大厂的定单和设计图来制造,而在产品质量上却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俗话说“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只要有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产品就不会有好结果。除了本身监管系统完善的大企业,众多中小企业也要加强对产品生产的监管力度,本着切实负责的态度来从事制造,为人民谋福利。也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有助于潜心开发制造,保质保量,在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成为制造强国。
2.适应微利时代。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过漫长的短缺经济时代,计划经济使得所有商品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百姓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商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消费类产品产生旺盛的爆发式需求,企业生产出的任何产品都会被一抢而空,供不应求使暴利时代的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品质。而在台湾地区,人少货多,品质差的商品遭到唾弃,商家只能在提高成本,保质保量上下功夫,这使得台湾制造企业的产品利润象刀片一样薄,是真正的“微利时代”。中国大陆并没有经过这样的“微利时代”,但是近年来众多的产品过剩现象,提醒了国内制造企业专注与靠品质取胜,也要求这些企业努力适应新的“微利时代”。
3. 提高品牌价值,让人认可中国制造。
可口可乐的创办人曾经说过:“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牌子还在,我就马上能恢复生产”,这就是品牌的价值。而如今全球百强品牌没有中国的身影,这是对中国制造又一次警醒。没有优秀的品质,就没有成功的品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中国制造企业也要提升品牌价值。让中国品牌驰名海内外,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的代名词。
4.有效的遏制房地产暴利,回归制造业。
当下中国房地产的暴利吸引了众多企业想从中“分一杯羹”,遏制房地产暴利势在必行。一个国家长久的繁荣是不可能建立在房价暴涨的暴利之上的,要回归根本,制造业才是王道,要让制造业有利可图,提升中国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中国制造的价格指数。
5.善待员工,提高员工工资待遇,使员工感到幸福,培养大批优秀技工。
幸福员工才能支撑起一个幸福企业,而一个个幸福企业才能产生幸福GDP,让员工感到幸福,是所有企业必须所做的事。员工的幸福,不仅仅是工资的提高,更是其真实才能的上升,对于制造业来说,每个技术工人都是其关键组成部分,技工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品牌满意度,甚至国家制造业的强盛。提高技工专业技术,全心培养精英蓝领,是中国制造业的另一个目标。
6.重视中小企业。
德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实,大部分的德国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规模虽然非常小,可是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世界上的龙头企业。目前,有1000多家德国中小企业在世界同类市场中遥遥领先。这些中小企业看问题更为长远,更为专注,他们会设身处地的考虑客户的需要,重视技术的持续发展,强调创新和产品质量,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坚固的品质不断增加品牌效益,扩大品牌价值。中国经历改革开放30年,经历过年的发展众多出口业当中也汇集许多的中小企业,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品牌创建更是微乎其微,与德国比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不光要做出口大国,还要做出口强国,做品牌强国。品牌立国才是我国企业发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