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
Adrian McCarroll和Jessica McCarroll多年来的生活和住在香港的大多数外籍人士没有什么差别——在市内最贵的地段,比如中环和浅水湾,租住很贵的公寓。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出现了房产泡沫,那时他们的房租突然上涨了一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从市区搬到了清水湾——位于新界东部的滨海郊区。
几年以后,他们一直关注的一幢住宅上市了。那是香港人口中的村屋,三层楼,面积195平方米,在清水湾的另一边、他们当时租的房子的对面。对它关注了很长时间之后,他们告诉房产中介如果它上市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1999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碎后不久,它就上市了。他们还是支付了1300000美元的“巨款”。
现年45岁、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目前在金融公司Liquid Capital做衍生品交易工作的Jessica McCarroll回忆道:“认识的人都觉得我们疯了。那时候,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在上市的村屋里可以排第一。”
他们不得不对住宅内部进行了清理,并且决定将底层设计成开放式的。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建筑师AdrianMcCarroll建议用钢片加固地板。他们的投资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们是首批搬入大坑口村(他们称之为家)和邻近的相思湾村并以村屋为家的人。
McCarroll夫妇一直没找人评估这处住宅的价格,因为他们不打算搬走,虽然中介常常打电话来询问他们是否有出售的打算。47岁的Adrian McCarroll:“这就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住在这里,我们够幸运了。”
房产经纪称清水湾同类的村屋价格为5200000美元。由于一年半以来香港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一直良好,房价目前可能逼近6500000美元。
跟典型的香港公寓相比,村屋的面积确实大一些,业主可以拥有独立住宅,甚至可以欣赏到花园的景色和海景。
在香港,村屋被称为“新界丁屋”,是在1972年“丁屋政策”出台后建立的。法律规定,能够证明其父系早在1898年就已经在政府认可的乡村定居的每个成年男性原居民都可以建造一幢不超过三层、建筑面积不超过65平方米的住宅。
这些村屋面积都差不多,因为建造的基本都是三层的65平方米住宅。村屋也存在建筑限制,如阳台不得超过1.2米宽,水槽的面积和墙体的厚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香港的村屋共有约30000处,大部分集中在新界北部、元朗和大埔,但是清水湾和西贡的村屋升值的速度很快,因为非原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为了寻求更大的空间和心灵上的自由来到了新界。跟典型的香港公寓相比,村屋的面积确实大一些,业主可以拥有独立住宅,甚至可以欣赏到花园的景色和海景。
Adrian McCarroll说道:“这里的生活比较淳朴,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McCarroll 家的房子更像是东南亚别墅,而不是典型的火柴盒一样的香港公寓。
虽然村屋是为原居民服务的,但是非原居民也可以买村屋,手续和购买其他香港房产相同。如果村屋建成后五年内被售出,那么村屋主人或是开发商须向政府支付房价和地价之间的差价。
村屋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乱糟糟挤在一起的,显然没有经过规划。交通有可能成问题,因为通向村屋的路有时会穿过私家土地,而这些土地是村屋主人打算用来开发的。
某些情况下,开发商会在男性原居民建造房屋之前就买断他的建筑权,费用在25,000到35,000美元之间。有了大片土地之后,开发商就可以建造一个面积不算太大,但是很有序的村屋群落,也许配有安保和公共花园。
村屋计划也不乏批评者。思汇智库在白皮书中指出,随着原住民人数的增加,这项政策从根本上说不能延续下去,应该被废除。据预测,等待建造村屋但是却没有土地的男性原住民人数约为240000。
银行对于给村屋建造者提供贷款也非常谨慎,要么就低估这些住宅,要么只提供五成贷款,而香港的房屋贷款一般是七成。但是现有的村屋对那些不满足于典型香港公寓的买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McCarroll家住宅的顶层是敞开式的主卧和浴室,可以饱览海景。还有一个房间时专门为Adrian McCarroll——Original Vision公司的创始人准备的,该公司专注于在普吉岛等地建设别墅和度假房产。
二层有两间儿童卧室和一个游戏区。打开玻璃门后,底层的开放式厨房通向室外烧烤区、用餐区、室外休息室和游泳池。
McCarroll家的房子更像是东南亚别墅,而不是典型的火柴盒一样的香港公寓。通向海滩的楼梯旁泊有帆船,四条狗也有玩耍的空间。
Jessica说:“我们很喜欢这里。这里很安静,远离都市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