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职场新人,无论是处理工作还是为人处世,都会表现出一些小伎俩,以达到自己的某种小目的。然而,他们所使用的这些伎俩,往往非常明显,只是职场新人们不自知而已。
工作做完仍然“忙”
“哎呀,今天累死我了,打了一天的字,我手指头都麻了。”小徐经常在朋友面前抱怨。不明真相的人,肯定会认为小徐总有很多工作要做。“哪有那么多正事啊,纯粹是自己找事做。”只要一问原因,小徐就会懒懒地说,“大家似乎都在忙,单单我闲着,不合适。”
小徐在一家私企做会计,平时的工作并不多,除了月底月初有限的几天有些忙碌外,其他时间还是比较清闲。不过小徐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太快,还要去做其他工作,或者显得完成工作不认真,被人挑毛病,所以,小徐平时便“装模作样”起来。
她把已经做好的报表放在桌上,再打一遍,同时还把网上好玩的测试复制到word里,这样便可以打发无聊时间。“反正每天都这样,谁也不会仔细检查的。”
专家分析,这种小伎俩在职场新人中尤为明显。从大处说,他们是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从小处说,是没有协调好时间。作为新人,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为自己制订工作计划,计划可以细致到每天的工作流程,如果提前完成工作,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学习其他的东西。这样,不但不会浪费时间,也不用在别人面前“装忙”了。
接电话有“技巧”
小林在接电话方面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这套歪理是被逼出来的。
三年前,小林刚做销售,有一次部门主管打电话给他询问销售进度,正赶上那天他起晚了,拿起电话就接听。当时上司很不满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跑客户,并狠批了他一通。后来,小林学精了,只要是领导的电话,就跑到阳台上,把身子探出窗外,然后再接。
无论是座机还是手机,小林一般都会在电话响了两声后再接听,认为这样会显得自己比较忙。小林说,刚响就接,太过积极,感觉不成熟;少于两声,显得无事可做。“所以就要在两声后接,如果是座机,可以说自己刚才在忙,特意跑过来接;如果是手机,可以说因为刚才正跟客户谈话,所以手机调成静音,不方便接。”知道这些“秘密”的人,都说他很鬼,可是小林却说,“这是无奈之举。”
专家分析,找借口搪塞领导,基本都是属于没有底蕴,或者是不太自信的表现。对于领导来说,员工的业绩大于行为,因此,表象搪塞过去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业绩,否则,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熟人装作不认识
刚刚升做经理的小王总结道:看见认识的人,不要先打招呼,先佯装“记不住”,再忽然“想起来”,这样才能“有范”。
小王认为,身为经理,太过谦虚反而不好管理下属,所以,他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范儿”。有一次,小王碰到以前的客户,对方喊他一声“小王”。小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很快跟人家握手,还说自己刚刚被蒙住了,并一再称由于自己事情太多,一直没来得及与对方联系。通过寒暄,小王告诉对方,他已经升职为经理,从此,人家也开始称他为“王总”了。
“先装作被蒙住,可以给人一种信号就是,我因为升职,所以琐碎事情多了,一时记不得谁对谁了;然后再赔笑脸,可以让人觉得,我一直没忘了对方,这样不会显得太无理。”
专家说,“官架子”是厚黑学的一种,在职场中很常见。作为领导,一定要有个人影响力和行政权力,所以刚上任的领导只能用行政权力去弥补个人影响力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就会不自觉地有“官架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悟性与磨炼,自然就会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