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本药物“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压缩了企业利润,也衍生了一幕幕乱象。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将基本药物统一定价政策的制定提上日程,昨日记者从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获悉,年内实施或有可能,涉及药品应该不止目前市场疯传的41种,将包含化学药和中成药等多个品类。业内专家称,这将提高质量在招标中的重要性,缓解唯低价论。不过企业表示,利好还是利空,还要看统一定价是怎么定的。
“价格杠杆”引行业乱象
记者了解到,各地参考安徽模式实行基药招标,唯低价论让企业很受伤。广州本土一家药企负责人苦叹道,“大输液光外包装就要5毛钱的成本了,中标价才1元,都不知道这个药怎么做的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接受本报专访时也担忧,“药物招标不能以价格为基本杠杆,比如就中药这块来说,价格压到太低连成本都不够时,很容易造成材料偷工减料。”
而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RDPAC”)提供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来自华东地区30个县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研究发现,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种类中有三分之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少使用,不少县市并未配足,其中最少的仅172种。北方地区如山东也是表里不一,据参与招标的企业透露,“山东的医院不怎么采购基药品种,基药采购量只占三四成,剩余的用药量从医药公司调货,调那些没有中标的产品。”
统一价如何制定悬在各方头上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记者表示,发改委欲统一定价基药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在“唯低价是取”的基药招标政策中,很多企业为了能中标将本身的价格压低,甚至铤而走险偷工减料,这样对药品的质量和品质造成较大风险。据郭凡礼介绍,实际上,在2009年基本药物目录出台时,国家就提出了基本药物国内统一定价、统一配送。但当时为了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稳步运行,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定价模式,改为各省定价及配送。此次再次回到统一定价的模式,虽是为了缓解唯低价论的“双信封”制度出现的问题,但仍需要注意做到公平和透明,不过之前在基药招标中受伤的大企业,此次将受益于这种政策的利好。“郭凡礼如是称。
相对于分析师的看好,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家企业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一旦政策成行,现有的”双信封“制度等或被推倒,招标面临重招,有质量优势的大企业、品牌企业有望受益;但另一面,企业又担忧价格被限死,质量同等前提下,制定统一定价的时候若参照小企业的成本,则又走回老路。说到底,企业制药成本究竟按何种规则计算,是发改委定价的难题所在。
面对市场的翘首期待,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相关人士昨日表示,统一定价的草案正在整理阶段,虽然时间表未定,但这是国务院的要求,必须执行,最快是年内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