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名器与名陶:从艺术到产业

2011-08-20 10:08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小

  “淡雅古朴,土金争价。中国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沿袭千载。”遥想东坡当年,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文人的雅致生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今,生活在物质社会的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境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许,就是从一杯好茶、一把好壶开始。

  “之前一些媒体质疑紫砂壶制作工艺,将泥料中含有钴等金属氧化物的壶说成‘有毒茶壶’,这种质疑是轻率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首先澄清,消费者也许不明白紫砂壶的制作专业技术,其实媒体提到的氧化金属是制陶的原料,陶瓷原料都离不开这些,宜兴紫砂壶用的还是最保守的。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对于“紫瓯”(宋代对紫砂的称呼),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东坡等人有大量诗作来赞美其独特与雅致。堵江华说,紫砂工艺是一门古老的工艺,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赞美过这门艺术,随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它变成了一种生活用具,而其中包含的文化意味没有多少消费者真正了解。

  “紫砂的材质介于陶跟瓷之间,这决定了它的独特艺术性。”堵江华说,一般考古学的结论是,紫砂作为一种单独的材料来制作器皿,是出现在北宋,那时还是大器型,一般用来煮水;明朝人开始拿它来喝茶,才使此后紫砂壶和中国人的生活、茶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据考证,苏东坡就有用紫砂壶饮茶的习惯。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苏东坡对家乡四川表达思念之情,他居住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蜀山)有个东坡书院,他天天跟陶工们生活在一起,也有好多首诗作记载他的饮茶感受,给后世人勾勒出一幅文人雅士的赏壶品茗图。到了明朝,紫砂工艺在技术上日臻成熟,它已经不需要辅料就能成型,不需上釉就能产生自然光泽。明代,紫砂壶就更广泛地与饮茶结合在一起。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