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胡海艺和他的幽美中国画

2011-08-20 09:17来源:大连日报 字号:小

  胡海艺,1962年生于大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画院画家,展览部主任,《艺术与收藏》杂志美术编辑。胡海艺从小就喜爱绘画,但因当时农村条件有限,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培训,只能以小人书作教材,亲戚、同学家的小人书,凡看到的他都千方百计借来临摹,《刘胡兰》、《高玉宝》、《罗盛教》、《英雄儿女》等等,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看完后几乎都从头到尾画一遍。知识青年下乡后,他看到一些知青哥哥、姐姐照着石膏像画画,他也加入其中,经常到青年点玩,跟着哥哥、姐姐学素描,久而久之他的素描画有模有样,常常得到哥哥、姐姐的称赞。参加工作后,得天独厚的绘画基础使得他如鱼得水,他先后在装饰公司、广告公司从事美术设计。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著名画家冯大中、徐家英,并得到他们的亲授,绘画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胡海艺进入中国画高研班进修,2008年又到中央美院中国画创作班学习。连续三年的刻苦学习,发奋钻研,胡海艺在绘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中国画源远流长,传统的绘画手法千百年来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唐宋绘画,还是明清风范直至近代,都能让人们在品读中感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胡海艺也是一样,在二十年的创作中,他坚持将根扎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创作轨迹。综观胡海艺的作品大至分为两种:一是彩陶系列,二是中国农具系列。深喑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胡海艺,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入手,创作了大量的彩陶系列作品,《凝固的历史》、《文明曙光系列》、《文明印迹》、《青花风韵》、《瓷碗秀色》等等,犹如涓涓流水一样汩汩涌出,令观者为之一震。《凝固的历史》是他彩陶系列的代表作,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西汉羊尊等等,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作者运用时空变化转换的手法,将中国数千年前的古老文化展现在画面之上,背景是苍桑古老的窗扇及留白,让读者在欣赏中有更多的品味与思考,感悟博大而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之林,就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而这些积淀的源头就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画面上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将这些古老的彩陶再现于画面之上,让人们在品味中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而那一件件古老的彩陶,虽然斑驳陆离,有的甚至经过修补,但它却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厚重历史文化的回忆与思考,而作品的核心是让人们面对发展的大潮,在凝固的历史中重新得到净化和洗礼,而这才是我们要欣赏和感悟的。

  胡海艺是一位务实的画家,在创作中他选择了一条孤独、沉寂、默默无闻之路,自《彩陶文化》创作后,他又开始了新的选择,到最底层的农村寻找新的创作题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和探索,他的《农耕器具系列》让人们眼前一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左右,千百年来,农耕器具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锄、铲、耕扒、镰刀,这些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农耕器具,在胡海艺笔下进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他以写实兼写意相结合的方法,用传统的水墨勾勒出传统与时代冲撞的激情,《耢子》、《农具物语》、《木槽》等等就是如此。《耢子》是农村中常见的一种平整土地的农器具,作者以近似于写实的手法将《耢子》展现在画面上,这里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高超的技法,只有简练的勾勒,浓浓的笔墨,朴实无华,这种将画笔投入农村,关注普通农器具的绘画题材是不多见的。胡海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避开繁华喧嚣的大都市,将笔触伸向广袤的农村,关注最普通的农民,从一个侧面展示最简单的农具,由此《农耕器具系列》一经问世深受人们的青睐。如果说胡海艺是在用心创作最普通的绘画题材的话,我认为这也是他回归自然,对生命眷恋的一种绘画方式。

  “直挂云帆济沧海”,二十多年来,胡海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艰难的求索之路,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众多博物馆与国内外人士所收藏。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