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无法界定的灰色英国现代艺术

2011-08-20 09:09来源:中奢网 字号:小

灰色英国现代艺术

  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天然的海洋屏障将其隔离在了欧洲大陆的主流文化之外。当欧洲大陆开始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时,这个对岸的岛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不慌不忙地沿着其传统的艺术轨迹缓慢前行。相比紧跟时代精神的欧洲画坛,英国的传统美术被禁锢于和文学和诗歌密切相关的叙事风格里。相对西方艺术的主流世界,英国的艺术是孤立的。直至20世纪,英国美术的发展依然扑朔迷离,虽然涌现出一大批现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但他们似乎都难以被归类到任何一种流行的美术发展轨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中,不说公众对现代艺术的排斥,连很多英国的现代派和抽象艺术家似乎也总是在挣扎中对新事物的产生感到摇摆不定,这也导致了英国现代艺术的暧昧特点。灰色,是我用来形容英国现代艺术的颜色,但并不是黯淡无光的意思,只是那些懂得克制和有教养的英国人会在艺术品上做出些什么事儿来,还真是叫人捉摸不定。

  在伦敦的Trafalgar Square的四角有四个巨大的雕像基座,其中三个都已经有了归属,但第四个基座却一直空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四基座被用来轮流展示非永久性的现代雕塑作品。但英国公众的反应却让人感到灰心。如果还有人记得2001年6月第四个方墩基座上雷切尔-怀特瑞特创作的《纪念碑》(一个透明空心倒置的第四基座雕塑),大概也不会忘了第二天报纸铺天盖地的嘲笑。《每日邮报》以“平庸”、“玩弄噱头”、“毫无意义”来形容它,而《泰晤士报》则表示公众将此作品比作鱼缸和抽水马桶的水箱,英国人的毒舌和讽刺可见一斑。当然,也有支持者,泰特艺术馆现代部的主任和策划部主任就用各种溢美之词对《纪念碑》不吝赞扬。

  公众的讥讽和名人的追捧,这种有失和谐的状态在英国的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1976年泰特艺术馆购入的卡尔-安德尔名为《等价物之八》的一堆耐火砖。英国大众对现代艺术的困惑来自对其真诚性的怀疑,他们认为这是渴望成名的艺术家和兜售作品的经纪人一起串通的把戏。但是,千禧年时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开幕,却又被称为“英国艺术界发生的一件最好的事情”,参观人数每年都在快速增加。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艺术常常打破常规不合乎叙事逻辑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对自己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困惑,传统价值观的丢失、难懂、没有故事性,对热爱传统的英国人来说这简直忍无可忍;另一方面,随着官僚及商业的机构和关系越来越多地主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中个人主义的品质越来越受到珍视,创造力和独特性成了最宝贵的财富。而这种寻求改变和突破的热情则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了最大的延续和发展。

  回顾英国的20世纪,卢西恩-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和达米恩-赫斯特是三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名字,鲜明和个性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成为了20世纪英国艺术的领军人物。

  卢西恩-弗洛伊德善于表达人灵魂深处的真实痛楚和敏感情绪,他的画作大都写实普通大众,充满凝重的忧郁感。那些神情麻木、目光呆滞的脸孔不都是身边的人们最真实的写照么?在充满金属味的工业社会里缺乏情感交流的现代人,生命的色彩只剩下了黯淡的灰。弗洛伊德对裸体画像的创作病态而畸形,毫无美感可言,人类不着衣衫时的狼狈不堪就像是一堆肉与肉的堆积,暗示了人类自身满足于物欲后的沉沦。名作《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今年在美国以3360万美元的天价拍出。弗朗西斯-培根画技或许远不如弗洛伊德,但在表现形式上显然更具有想象力。强烈的同性恋色彩、性暴力、噩梦般的抽象是培根作品的代表名词。与热爱其作品的人数等同的是对他的唾骂,撒切尔夫人称他为“那一位画那些可怕的画的人”。奠定培根地位的是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他将三个可怕的异形怪兽与传统宗教绘画中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圣人联系在一起,橙色的背景呈现出诡异的气氛。这被评论家称为英国现代最重要的画作之一,现收藏于伦敦泰特英国艺术馆。而说起达米恩-赫斯特,首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最“臭名昭著”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那是一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的18英寸长的虎鲨。另外,他的作品《母子分离》,一只被完美地剖成两半的母牛与小牛分别被存放在甲醛玻璃箱里,还激起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他似乎特别喜爱动物的尸体,曾经因试图展览一只腐败的公牛和母牛而被公共卫生部门禁止。是天才还是疯子?我无从下结论,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当代艺术家。

  与激进艺术共存的依然是英国人固执的怀旧情绪,比如吉尔伯特和乔治这个两人艺术家组合就是两位艺术绅士。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穿着整洁、干净得体、放松、友好、礼貌并且自制”,这样的定义对成天和弗洛伊德他们在红灯区游荡又大搞同性恋的培根来说简直是最大的笑话。他俩最出名的大幅照片作品以各种具有象征主义的事物作为主题,把他们自己也融入其中,试图捕捉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关情感的元素,与大众建立一种亲密的对话关系,对社会和人产生影响。如果纯粹从绘画技巧上来说,英国艺术家的节制体现得更为突出。曾经采用过立体派和抽象主义的本-尼科尔森的作品色调呈现白、灰、米、蓝等色的微弱调整,像是对法国艺术色彩性的抵制心理的反映。即使一些艺术家接受了使用法国的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明亮的色彩,都不忘在用色上加以节制,用微妙的调节保持英国特有的柔和尺度。

  藏在雾雨朦胧里的欲望都市,骨子里或许刻薄却时刻彬彬有礼的男人和女人,英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任何尖锐的东西,在这里都会以一种较为得体和圆滑的方式得到表现。然而纵观英国的艺术发展史,却每每总是在最为平静的时刻出现高潮。都说克制的背后是火山般的欲望,以教养为美德的英国人或许时不时就会喷发出一个惊世骇俗如培根和赫斯特这般的人物跌破大家的眼镜吧。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现代艺术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