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旅游 > 正文

塞尔维亚的前尘今梦:“红色”巴尔干

2011-08-18 11:08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字号:小

  在原苏联东欧国家中,前南斯拉夫的社会发展是比较特别的:相对来说我行我素,被称为“自治的、不结盟的社会主义”。南联邦解体后,它原来的各个共和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传统社会主义痕迹的留存度方面,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比较高,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比较低;在接近西方的程度上则刚好相反,前四个国家比较低,后两个国家比较高。

  南联邦和南联盟的主要后继国家塞尔维亚是我前南地区之行的第一站。我先后到了首都贝尔格莱德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的诺维萨德,在观察与交流过程中,切身地感受到了塞尔维亚社会发展的某些独特性。

  毫无疑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原苏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今非昔比,其中,尤以波罗的海三国、波匈捷和斯洛伐克等中欧国家以及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发展最快。但是,也有一些至少在物质层面上“现在不如过去”的国家---塞尔维亚就是其中之一。

  从国家地位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塞尔维亚可能就比不上当年的南斯拉夫。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不仅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国家,而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独树一帜,敢于同任何大国抗争,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但在剧变以后的近20年中,南斯拉夫不断地分裂,加上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但事实上已经分离出去的科索沃,前南地区现在已分成了七个部分。

  作为南联邦主要后继者的塞尔维亚,领土只有南联邦的1/3,不到9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是当年南斯拉夫的40%,不到1000万,在国际社会上影响较小。米洛舍维奇主导下的南联盟还曾试图与西方抗争,但最后也不得不无奈地面对北约的狂轰滥炸和科索沃事实上的独立。以后的塞尔维亚只好用诸如将米洛舍维奇等曾经的“民族英雄”交给海牙国际法庭的方式向西方示好,以早日加入欧盟和北约。

  从过去的南联邦到现在的塞尔维亚的这种发展轨迹,损伤了塞尔维亚人的自尊心。

  在经济发展程度方面,塞尔维亚和南联邦的反差也比较大。南联邦在1954至1980年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5%,其中工业平均增长率为9.1%,农村人口的比重从战后初期的77%降到30%左右,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人均收入已达1400美元,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工业国家。

  在其他斯拉夫民族陆续分离出去、自己单独建国之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塞尔维亚发展缓慢。2008年,塞尔维亚的GDP总量只有501亿美元,人均不到7000美元。与此同时,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率近9%,失业率14%,人民的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不如以前。

  我是乘飞机从意大利前往塞尔维亚的。到贝尔格莱德机场之后,贝尔格莱德大学历史系的D教授开车来接我。

  上车之后,我发现他的车很旧,就冒昧地问了一句:“您这部车是什么时候买的?”他告诉我,车是25年前买的。原苏东地区的许多国家不像中国,汽车没有报废一说,只要能动,只要你愿意开,就可以上路。

  后来,仔细想一想,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教授25年前就有小汽车了,中国教授那时恐怕连想都不敢想。25年前的D教授若是碰见像我这样的中国教授,一定是牛气冲天。可是,在中国人普遍都可以买新车的现在,他仍然开着这辆该响的地方不响、不该响的地方到处都响的旧车。

  在后来的交谈中,D教授还告诉我,上个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甚至比意大利还高。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已达1500美元,可以到任何国家旅行,学生出国留学也很容易。但自打南斯拉夫解体以来,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十分厉害,他的月工资一度只相当于两欧元。如今,情况虽然有了很大的好转,但他每月的工资仍然只有1000美元左右。

  在如今的贝尔格莱德,一张公交车票合5元人民币,一杯可乐在咖啡馆卖14至15元人民币---这些对塞尔维亚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便宜的价格。

  塞尔维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银行多、ATM机多和外汇兑换点多。但这些并不表明塞尔维亚的金融业发达,而是因为银行多是西欧国家的,民众对本国货币(第纳尔)的稳定性缺乏信心,有一点钱赶紧换成美元或欧元存进银行,盯着汇率随用随取随换。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和整体实力下降,塞尔维亚与俄乌白三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近20年来城市面貌改观不大,基础设施比较破旧。

  贝尔格莱德很少有新建的高楼,城中心1999年被北约空袭毁坏的建筑依旧矗立在那里,绝大多数既没有被拆除也被没有修复。我原以为塞尔维亚政府是故意留下来作“爱国主义教育”之用,但D教授告诉我,保留不动的原因其实是“政府没有钱”。

  另外,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市内交通工具也都很破旧。贝尔格莱德市里的地下人行通道不少,许多也带上下电梯,但没有地铁将它们连结起来,原因同样是政府没钱。

  我从贝尔格莱德去索菲亚时乘坐的是塞尔维亚的“国际列车”。虽然号称是“国际列车”,它只有两节车龄至少有20年的车厢,尽管豪华风韵犹存,但已非常破旧了。铁路也很糟糕,450公里的路程足足行驶了11个小时。在列车行驶的时候,废弃的厂房时常可见。

  或许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物质上的反差,今天的塞尔维亚人特别怀念铁托和铁托时代。

  在与塞尔维亚学者和民众的交流中,我感到,他们都非常怀念铁托,都认为铁托时代是一个黄金般的岁月,民众活得非常有尊严。

  与俄乌白到处都可以看到列宁像不同,在塞尔维亚的大小城市里,铁托的雕像并不多。除了在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一尊铁托戎装背手思考的全身雕像之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没有,但是,行走在塞尔维亚,你可以感到铁托仍然活在许多塞尔维亚人的心中。

  比如,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书店特别多,几乎在每一家书店你都可以找到铁托的书和有关铁托的书。尤其是铁托的传记,几乎每年都有新出版的,而且篇幅都很大。在一家书店里,我还发现了一本名为“铁托食谱”的书,描述之细致令人惊叹。

  相比之下,塞尔维亚人不太喜欢米洛舍维奇。至于原因,塞尔维亚的学者告诉我,米洛舍维奇在南斯拉夫解体时承诺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可事实是,塞尔维亚不仅经济发展不好,而且在被北约轰炸之后版图进一步变小。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塞尔维亚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