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虽为弹丸小国,却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叙利亚远非我们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或者甚至是西方某些舆论机器制作出来的某种类型的恐怖主义国家。有巍峨的大马士革古城和沃玛亚清真寺,沙漠里悠远的帕米拉古堡新娘和宝石拉剧场依然屹立在那里。在它纳入罗马帝国版图以前,它还曾经历了西台(Hittite)、亚述(Assyria)、巴比伦(Babylon)、埃及、波斯、希腊以及腓尼基各个帝国。也许是因为罗马人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叙利亚人是我见过的所有阿拉伯人里面,肤色最接近西方的阿拉伯人。总有这样不公平的事实:N年前在大学的时候,有很多阿拉伯人在中国学汉语。我的一些叙利亚朋友虽然穷困潦倒,却是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阿拉伯人。那时心存纳闷,现在身在他国,豁然开朗。
天方夜谭的国度
身上死海里淤泥的矿物香味还没来得及散去,我们转眼已经从约旦地界跨入叙利亚。在边境的两头,分别是两国首脑的头像,一边是约旦小国王,一边是阿萨德总统。它们面面相视,似乎在聊些什么。而当汽车驶入叙利亚边境线的时候,我们的出租车驶过一片水汪汪的洼地。司机告诉我们,那是叙利亚边境检查站给我们安排的见面礼:给从约旦过来的汽车消毒。
汽车驶入大马士革城。虽然像中东任何一座城市一样繁忙而混乱,这依然是一个让国内诸如北京之类的古城汗颜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大马士革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的称号(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4000年以前甚至更久),而是在于我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座城市在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也照样可以浑然一体:新城和老城。 大马士革古城由几道具有城门的防卫城墙围护,它的布局保持了自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时期形成的风格,城市设计保留了一些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规划结构。 走进大马士革古城区,《一千零一夜》中的东方市场景象立刻扑面而来:狭长的街道,首饰作坊和铜器店的敲打声不断,街上人来人往,烤羊肉的香味在空气中飘荡。不说那壮观的神庙、教堂和城堡……单单是这些活生生的叙利亚人生活的古宅深巷、浴室茶馆、集市商铺,就在大家心中抹下了厚重而神秘的阿拉伯世界色彩。
古老的街道
大马士革兴许是中东地区最需要提醒游客提前预定客店的地方。如果你没有预定就擅自抵达闯入这座城市,没准儿你会倒霉到露宿街头。因为客店不是很多,而且几家有名的客店把自己捣腾得精致、舒适又可人,害得很多客人住进来就不想走。在这一点,大马士革的客店真的是出了名的。我说的这些客店,基本上都是由上百年的古宅改建而成,3、4层的高度,挑高的一层,中间天井上方,大都有一层厚厚的爬墙草作为遮荫,下面是舒适的水台、藤椅,大理石喷泉总是慢悠悠地往外冒水,你可以坐在那里乘凉,抽管苹果味的水烟,学点常用的阿拉伯语,偶尔回头,还有慵懒的猫咪和你作伴。如果你去叙利亚还想住星级酒店,那你就太“委屈”自己了。住这种老宅子,是当仁不让的选择。记得有一次,我跑到阿勒颇的一个古宅子里。这是当地最好的一家旅馆,叫做Diwan Rasmy。它有5百年的历史了,也是由一个过去的总督的私宅改建而成。那天晚上,我看到门口很多保卫在忙这忙那,一问,原来第二天有叙利亚的副总统来阿勒颇访问,选择下塌这里。你知道,这里的普通房间,也就二三百人民币的价格,这相当于国内大城市毫无特色的普通标间。
叙利亚美食
在叙利亚,所有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门票最高也就是150叙利亚磅,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15块钱左右。如果能证明自己是学生身份,还可以享受3折。如此“体恤民情”的跳楼价,让我想起叙利亚的立国文化体系里,是蕴含着货真价实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叙利亚执政党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它的基本口号就是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叙利亚也是一个喜欢个人崇拜的国家。在叙利亚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老阿萨德和他儿子的肖像。这点,会让人想起古巴、伊朗和朝鲜,以及过去的中国。但很有意思的区别是,阿萨德家族的肖像,基本上都是西装上阵,这点和其他肖像都是以民族服装(朝鲜)和宗教服装(伊朗)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叙利亚使馆的朋友告诉我,虽然叙利亚和西方目前有这样那样的纠葛,一位曾经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眼科医生阿萨德,本身同时是一位身体力行地倡导西方生活方式的阿拉伯领导人。虽然离开叙利亚多日,我对我刚抵达叙利亚见到的一幕久久难以忘怀。那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五中午。我在倭玛亚清真寺旁边的巴扎穿行。这时候,远处传来宣礼塔敦促穆斯林去寺庙礼拜的高亢声音。我看到,小商小贩们刹那间全都放下手中的活,就地在巴扎的过道里铺上毯子,开始匍匐着对着麦加朝拜。由于有急事,我只好在他们拥挤的身体之间穿行,而在不远处,一束光穿过屋檐从天而降,正好打在一幅总统挂像上。
外来移民和难民
我的使馆朋友带我去看了大马士革的难民营。大马士革的难民营有2个,一个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联合国难民署在这里盖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还有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伊拉克难民营。驱车到了入口,我发现这些传说中的难民营,其实不过是居住更密集、条件比城里其他地区稍微差一点的住宅小区而已。虽然建得较早,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处境要好一些。因为这块土地是联合国买下来的,其实这块住宅区有点国中之国的味道。难民们可以永久居住在这里,也可以去大马士革的其他区域自由活动,可以凭他们的难民证去找工作,打工。相比之下,伊拉克人就要惨一些。政府限制他们在城里找工作,他们的生活来源更加无法保障。
我们在巴勒斯坦难民营里的水果摊上左挑右选,捧了2个大西瓜到车上。这里的物价,比城里其他地方要稍微便宜一些。我还在大街上看到了国内产的奇瑞轿车,不过是加长版的。因为阿拉伯人体型更宽大,奇瑞公司就为他们专门定做了加长的车型。
A先生在阿勒颇经营一家非常不错的客栈。我住在这里快5天了,一直没见到这个年轻的老板,直到有一天我在露台上打太极拳,被他逮个正着。他是土耳其裔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土耳其富商的女儿,因为经商认识了叙利亚商人,也就是A的父亲。后来全家人在阿勒颇安家落户。A因为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就被挑选到总统府当了保镖。这个大家庭家底殷实,母亲平时在城郊的一套1000平米的别墅里居住,儿女们到周末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去和父母团聚。炎热的夏天,孩子们脱光衣服,在别墅的游泳池里戏水玩耍,大人们就相约着去附近的清真寺做礼拜。
穆斯林世界的基督冥想
7世纪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所以,虽然现在叙利亚人90%都是穆斯林,可是了解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众人数和地位在中东地区还是很重要的。距离侯马城大概100公里的南阿拉伯沙漠腹地,有一个叫做ma musa的修道院,是一群西方传教士在上个世纪从一个2000多年的古庙发掘后重新修建起来的。 在保罗教父和他的西方同伴努力之下,一个废弃的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堡变成了现代修道院、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神父们自己凿井、发电、种菜、植树、放羊、做奶酪,休憩图书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修道院有意雇佣了很多穆斯林到院里做义工,接纳外来的穆斯林宗教访客,搭建伊斯兰教和外来宗教的对话平台。这里业已成为穆斯林和西方世界沟通的一个隐形民间通道。
为了感受修道院的特殊氛围,我和2个德国接生护士和2个荷兰大学生雇了一辆车钻进这片沙漠,然后弃车步行,爬上了这座陡峭的岩峰。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我爱上了这个地方。我们被安排睡在溶洞改造的房子里,修道院在后面的一座山上,养了40多头羊,还种上了庄稼。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帮修士们从山头的链条传送带上取下新鲜自制的牛奶,学习如何做奶酪以及如何安全地焚烧垃圾。而一天的高潮,则是2个小时的静修,他们管它叫meditation(冥想)。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一个2000多年的古庙里静坐冥想,走入空灵境地,然后被牧师悠扬的牧笛声唤醒。修女Diane原来是法国来的植物学博士,她告诉我,经过几个朝代的变迁,修道院里墙上的古代壁画已经有6层厚了。我觉得,他们正在为这个古堡画上第七层壁画,不过这层壁画是无形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