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纹螺是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禁止销售的水产品,但仍有市民心存侥幸地食用。目下正是食用水产品的消费旺季,也是织纹螺食物中毒高发季。8月12日,成都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食用螺类产品需谨慎,若不懂辨别建议不要食用螺类产品,以防中毒。
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也叫做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指甲盖般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炒熟后颜色层次分明,螺口白色圆润,较易吸吮,吃起来肉质嫩滑,让人越吃越上瘾。
织纹螺体内含有一种麻痹性贝类毒素,人食用后会因神经传导中断而中毒,轻者仅表现消化道症状和口唇发麻,重者则以神经麻痹症状为主。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小时。
专家说,由于近年来海洋环境受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素毒性大增。检测发现,织纹螺体内的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特别提醒,织纹螺种类繁多不易辨别,建议不要轻易购买食用螺类产品。一旦误食织纹螺,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须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