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的故居
“黑色”旅游,即旅游目的地都与灾难、死亡和悲剧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比如到汶川、北川,这些曾经的灾难发生地,体验、凭吊、寄托哀思等旅游形式,都称为“黑色”旅游。
如今,除了普通大众参与“黑色”旅游,很多企业也为自己的员工设计了“黑色”旅程,希望他们能在旅途中体会到“非同寻常”的人生。
其实,“黑色”旅游并不能算是个新生事物,它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朝圣者前往宗教殉难地的旅行。而现代“黑色”旅游活动的开展则是近年来的事情,波兰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奥斯维辛集中营,堪称“黑色”旅游的样板基地;而在国内,虽然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地方已经属于“黑色”旅游范围,但直到四川汶川地震后,有人提出将汶川地震遗址作为“黑色”旅游景点开放,“黑色”旅游的概念才在国内正式出现。
虽然在参观过程中,游人感受到的主要是压抑和恐惧,但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对参观者产生的震撼却是别的旅游方式所不能给予的。有学者认为,“黑色”旅游的动机是“现实的或象征性地面对死亡”。但除此之外,人们来到“黑色”旅游景点,还有更复杂、综合的原因。其中有个人对历史或遗迹方面的兴趣,以及教育和纪念等目的,也有的是为了满足旅游者探险、求知、瞻仰和爱国等多方面需求……因此,“黑色”旅游产品具有其积极向上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北京心元动力首席心理顾问漆红则认为,参加“黑色”旅游,对于职场、商务人士具有特殊的心理“疗效”。“处于繁忙、高压环境下的职场商务人士,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境。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不安、愤怒、害怕、恐惧,敏感多疑、自我否定、自卑、迷茫、困惑,麻木感,空虚感、失望、无助,绝望,无聊、无价值,无意义感等,还可能出现失眠、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性冷淡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漆红认为,仅仅参加些普通的商务、会奖旅游就能缓解他们诸多心理压力。“比如因为被嘉奖而获得了旅游的机会,员工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所以无论去哪里,无论是什么旅游,员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同时如果是一个团队出去旅游,其中不乏志同道合者,员工会有一种归属感,会有一种获得爱的感受,这也会让员工因为满足而感觉到快乐;另外,旅游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嗅也会从个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层面让个体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悦感;如果在旅游过程中突遇险情,处惊不乱开动脑筋化险为夷,个体就会有某种程度的自豪感,也就是开发出潜能的收获,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至于“黑色”旅游,漆红认为,这种旅游方式对商务旅游群体也有着特殊的心理价值。“‘黑色’旅游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第一,会增加刺激,如果觉得现实生活太平淡了,‘黑色’旅游可以作为一个强刺激,调剂生活的平淡感,缓解麻木感,让个体有新的感受和感悟。个体觉得有刺激、有感受,才会有生活的真实感和生命的存在感。第二,调整思维,如果觉得生活压力太大了,‘黑色’旅游可能有一种反衬作用,让人意识到:哦,跟灾难和先烈相比原来我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苦,对现实生活能有一种新的接受的态度而不是逃避和抵抗、抱怨和埋怨。第三,宣泄情绪,如果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有痛苦、抑郁、愤怒、害怕等情绪不能释放和表达,‘黑色’旅游可为个人提供机会正当地宣泄这些情绪,就好比人们在悲情剧中尽情地流泪、在恐怖片中尽情地害怕和发抖、在言情片中体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