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的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对战略的关注,是一个不幸,而中小企业的新挑战也正在于策略。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先生在《巨人的观点》一书中说:没有竞争,要战略何用?是啊,现在竞争是常态且越来越激烈,而其实,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威胁是最大的,所以中小企业更需要战略。
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行业在不断洗牌,不进则退,不成为第一第二,就会被第一第二消灭!不成功,便成仁!从生存走向成功,是现实问题,是决定生死的问题!根据《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所谓建百年老店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什么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短命”,战略问题是关键原因之一。
对大企业来说,战略是活的更好、成长更快的问题;对中小企业来说,战略是能不能活的问题。
行业有句狠话:企业没有战略规划就是规划死亡。但尽管如此,为什么中国的中小企业不重视战略?而且,中国目前的很多企业为什么没有战略却能活得好?
中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缺失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与中国过去机会经济导致的大量成功有关。在一个时期内,不必遵循商业规律便可以活得相当滋润,企业没有必要去研究营销管理,更不用费心费力的去搞战略规划。中国是一个制度转型的新兴国家,这意味着我们企业家面前的赚钱门路是如此之多,只要有钱,好像什么领域都可以做。因为你突然得到的某个特殊关系让你一下子就有了竞争优势,或者你花些“关系投资”就可以一下拥有了某种特殊资源,然后你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后居然就能赚大钱。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不少国内公司对战略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在我们过去的商业环境中,在战略思想上的投资见不到成效。企业成败的关键不是步调一致的问题,甚至与员工无关。只要搞到一些批文,只要有领导的条子,只要有特殊的关系,只要把握特殊的关系,只要把握特殊的资源,钱就来了。这与战略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中国目前多元化的真相!也是若干企业不愿意认真“做战略”的真正原因。
正因为当无数企业沉浸在这种成功的辉煌时,灾难却突然降临,他们总是无法摆脱“昙花一现”的宿命。所以,我们有理由确定,目前中国大部分活得好的、成功的企业都不是战略性的成功,而是机会性的成功。这种成功必将导致以老板为驱动力的机会型发展与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终结企业的命运。依赖机会主义的活法,在未来终将是死路一条。
市场的变化与规范化发展走向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质变,偶然性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关系资源已经变得极不可靠,很多中小企业在掘得了第一桶金后迅速进入发展瓶颈,普遍遭遇生存危机。上面的那句狠话:“企业没有战略规划就是规划死亡”就经常性地被应验了。
选择生存还是选择战略成了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今天与明天,熟轻熟重?又怎样平衡?在很多中小企业看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无疑是最迫切的,而战略则过于虚无、难以快速见效。其实,这是对战略的模糊认识使然,这种短视也是造成企业今天状况的根源,没有战略的生存是危险的,捉襟见肘的应付与疲于奔命是企业发展的病态。未雨绸缪的战略规划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战略是把企业置于一种体系化的生存状态中,在中国市场现时的变化趋势下,没有战略的生存等同于过把瘾就死,实现生存与战略的对接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建立一个清晰的战略,即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目标市场上有明确的定位,知道做哪些事情我比其他企业强,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能成为某个行业NO.1的企业。
有了好的战略,事半功倍;没有好的战略,埋头苦干的结果是事倍功半。比如四十年前,全国人民埋头苦干,周末都要上工,马路上都种粮食,结果还是吃不饱;现在农村里留点老弱病残,种出来的粮食吃不完。企业也是一样的,员工辛辛苦苦创造的一点点运营优势,需要以战略这个放大器放大数倍。反过来,如果战略定位不当,员工再辛苦也没用。就像温州、东莞那些血汗工厂一样,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用处也不大。
战略不仅仅是生存,而且是更好地生存。但重要的是今天的生存能否解决明天的生存?不考虑今天的企业肯定没有明天,而不考虑明天的企业一定会死在今晚!没有好的战略损失的是全局,失去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