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生活服务:还可以做得更好
1号店在70个地铁站点的购物模式,灵感来源于网上曾经疯传过的一个获2011年戛纳媒介类金奖的名为“HomeplusSubwayVirtualStore”的视频,1号店董事长于刚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将它变成了现实,不管算不算噱头,也不管它能否存活发展,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思路,并不一定要在地铁内开实体店,只要创意无限,找准客户人群,哪怕只占据这里小小的一方空间,就能获得商机。
早在1号店开进地铁之前,贴在“墙上”的创意已有人用过,那就是维络城。在比较热闹的地铁站出口处,你总能看到成群的年轻人在墙上不同的方块间“指指点点”,相对于卖商品,维络城更加讨巧,它卖的是“优惠”,目标人群直指广大的工薪阶层、精打细算小白领以及学生族,已经稳稳站住了脚跟。
当然,也有人想到了卖菜。韩国乐购在“HomeplusSubwayVirtualStore”的视频内推出的产品还有生鲜肉、蔬菜等,主打“上班路上买好菜,下班回家即可做饭”的居家概念。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类似的营销方式,而且相对于网上购物,网上卖菜的环境也并不成熟,但是这的确是千家万户的每天必备项目,如果有朝一日,“菜篮子”真的进入地铁站,扫扫二维码,回家就能烧菜,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虚拟超市”开业前后,业内有传言称,凡客诚品也有意开发类似的户外购物模式,可能是在地铁内,可能在户外的人流密集区,对此,凡客诚品并没有表明态度。不过,业内人士曾有过想像,诸如凡客诚品等一批本身就在互联网上销售的服装类企业,如果将T恤等基本款商品延伸到线下渠道,走无线支付方式,那么一旦突破瓶颈,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还有人指出,租屋服务、酒店预订等生活服务也可以延伸到地铁站内,由于轨交连通着两大飞机场、三大火车站以及部分长途客运站点,对于许多第一次到上海的国内外旅客,最关心的就是住宿问题,如果简单“比划”就能预订酒店或者看到租房信息,这个需求量也是惊人的。
地铁站生活服务“四大金刚”
当地铁站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许多商家开始慢慢进入这一领域分享商机,记者综合了沪上各大地铁站的商业服务设施后发现,目前其服务基本可以列出“四大金刚”……
一、食品类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类的商家是最早冲入地铁站领域的,当然,卖的商品也非常有针对性。起先出现的是自动贩卖机,专卖可乐、矿泉水等饮料,以解决地铁乘客口渴却无处购买饮料的问题;再接着是面包,银果子西饼、克莉丝汀饼屋、黛玲特面包等等先后开进地铁站,解决了许多乘客可能遇到的在地铁站用餐、特别是早餐的问题。随后,麦当劳和肯德基也加入了这一列队,在地铁中山公园站等出站口,迎面就是麦当劳,满足了乘客除了面包以外的饮食需求,效果颇佳。
二、生活日用品、杂货类
当食品渐渐在地铁站站稳脚跟后,与食品有关的杂货类也进入人们视线。比较典型的就是全家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超市内盒饭、纸巾、口香糖、杂志、电话卡什么都有,并提供咖啡、冰激凌等现饮服务。另外,烟酒店也时有出现,满足出站后烟民的需求。除此之外,零食铺也悄然现身,比如“来伊份”,在上海南站地铁站一号线三号线换乘口就设有专卖店,提供前往火车站的乘客沿途的零食需求。
三、生活服务类
各种生活服务类设施也配合地铁乘客的需求见缝插针地进入。报纸是率先进入的,瞄准的正是地铁乘客的行车时间。为此,地铁部门特地在大部分地铁沿线开了“上行线”书报亭,提供乘客最新的报刊,不过上行线被后来的地铁免费报纸冲击不小,关掉了一家又一家。在市中心繁华区域,书店也偶尔出现,比如中山公园站的喜深书店,在中山公园站极大的人流带动下,赢得了不少销量。除了书刊类,银行也进入地铁领域,比如在7号线、9号线就有多家银行在站内设点,满足了出行乘客的需求。
四、服装礼品类
地铁站零碎的个体服装店时有见到,不过更大规模的服装店却是经常在换乘通道中集体出现。比如地铁一号线、三号线上海火车站站的地下换乘通道内,几乎变成了一个小型的七浦路,服装、手机维修服务、礼品店等等应有尽有。而许多地铁站自动形成了一小块商圈,比如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玫瑰坊、地铁三号线虹口公园站配套商业设施等,也是服装店、礼品店的根据地。不过,这些设施和寸土寸金的地铁站内店铺相比,已经相当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