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是中国最为古老,也是最为玄妙的收藏门类之一。经历了近十年来艺术品市场的一波涨跌,书画市场更加显得深不可测。面对书画的真假之争,有人视之为投资最大的障碍,有人却当它是收藏的乐趣所在。
在这个笔墨山水、花鸟鱼虫创造的虚幻世界里,收藏家看到的是一个修养身心的避风港;而投资者面对的却是一场不好玩的游戏。
“一纸千金”和“一张废纸”
1995年,在杭州的一场书画拍卖会上,发生了一件让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一幅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拍出了110万元的高价。但拍卖刚结束,就传出此画为赝品的消息。于是买方拜访了在画上题跋的两位着名鉴定家谢稚柳和徐邦达进行查证,结果出乎意料。
徐邦达展开画轴一看,便认出画上的题跋是他的真迹,但画本身无论是笔锋还是设色都与真迹相去甚远。原来徐老4年前曾经鉴定过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的真迹,并有题跋。现在这幅赝品上的题跋,正是从那幅真画上“移花接木”拼凑上去的。
但谢稚柳却认定此画就是张大千的真迹。谢老也记得三四年前,曾有人拿来这幅画请他鉴定,当时画的左下方,在画芯之外已有人做过鉴定评语。如今这幅画,无论是画、印、题款,都明白无误地确定是张大千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
徐邦达是吴湖帆的入室高足,被尊称为“国眼”,长期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谢稚柳也是现代着名书画大家和鉴定家,早年还与张大千交往甚密,曾与张大千一起去敦煌搞过研究。这两位大师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买卖双方争执不休,而此画究竟是真是假至今仍没有定论。
与普通的赝品不同,假画在收藏领域始终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大家为张大千这幅画是真是假争红了脖子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张大千本身也是画假画出身?他仿的石涛,又曾骗过多少鉴定大师的眼睛?“书画有时候就是这么好玩,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真假。”收藏书画十几年的叶金荣律师感叹道。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赝品却是书画领域最大的“顽症”。一百万元的名画和一张废纸之间这一步之遥,曾让多少人捶胸顿足。
书画鉴定专家宣家鑫说,如今国内拍卖行推出的书画作品中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品。于是,许多买家宁愿花高出拍卖行三四成的价位去画廊买画。“但有时候画廊保真的程度还不如拍卖行。”上海收藏协会副会长陈克涛说。
2005年,艺术市场达到高峰的时候,许多新兴买家涌入书画市场。他们不懂画,却看中拍卖行价格偏低,纷纷抱着捡漏的心态前去买画。“其实买家应该记住一条真理,就是好货不便宜。”宣家鑫说,“一场拍卖会上百个买家,好的拍品往往会引来激烈的竞争,最后价格反而很高。真正能够捡漏的概率只有10%,而且只有那些有实力又有眼力的藏家能够买到。”
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代书画真正开始大量进入拍卖市场,仅是四五年前的事。当时艺术市场正值“非典”后的一波高峰。大量买家抱着投资的心态涌入市场,却发现投资书画不比买股票、购房产,50%的买假概率实在太高。
这时候,当代书画横空出世,成了投资新宠。由于画家在世,当代书画相对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来说,不仅容易鉴定,也更容易积累筹码,进行最简单的商业操作——囤积、拉高、出货。于是短短几年内当代书画的价格暴涨,甚至超过了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王明明一幅画能卖到两三百万元,唐伯虎的画也不过这个价。”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画家本身也开始浮躁起来。上海敬华拍卖的中国书画部经理薛强透露,一些画家会与拍卖行达成协议,画家通过拍卖行自卖自买,制造高价假象,而画廊则从中获取佣金和知名度。这个“双赢”的合作,最后买单的还是盲目跟盘的买家。
宣家鑫指出:“古代书画集文物、史料、经济、观赏四重价值于一身,而当代书画唯一的价值,就是画家知名度。”殊不知,在当今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知名度却是最容易制造的假象。
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家,经过历史的筛选能留存至今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已盖棺论定,而当代画家却不然。薛强断言:“当代书画今天的价格,在画家百年后还能够站得住脚的可能不到5%。”
这正是宣家鑫所说的“投资理念判断失误”。投资者以为只要买到真画,即使现在价格偏高,“捂”个几年也能够升值。然而书画的价值规律并不是这么简单。
评判一幅书画的价值,陈克涛认为,首先要看画家本身是否满足三个标准: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修养,其次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最后才是有个人风格。
唐云早年苦练石涛的山水,练就了浑厚的笔力,才转而创出自己的一派画风。反观如今的一些中青年画家,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的风格,但画中却丝毫看不出功底,这在陈克涛看来有哗众取宠之嫌。
陈克涛的收藏以近现代海派书画为主,间或收藏一些当代海派名家的作品。比如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以及该画院的画家韩硕、车鹏飞等。近十年来,他们的作品价格都在以每年10%左右的涨幅递增。相对市场过热的北京和浙江来说,海派书画的行情却始终比较平稳。2000年,陈克涛以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了一幅车鹏飞四尺对开的《山水》,5年后出手时,也仅在1万元人民币的价位。
陈克涛认为,在作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只要价格不是一下子‘到位’的画家,今后都有升值的空间。”这或许是辨别当代书画价值真实与否的一条捷径。
当然,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市场,在国内才经历了不到20年,而在西方,则是几百年。显然,市场还将经历更多的起起落落,才能理清如今的不成熟和不理性,真正让艺术家的价格各归其位。
今年春拍,面对经济环境的低迷,拍卖行仍抛出10亿元的成交额,但聚光灯照不到的一级市场画廊却是一片萧条。过去几年,宣家鑫主持的静安书画院的营业额每年都会增长20%到30%,然而今年一季度,画廊的营业额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
显然,拍卖行的数字并没有真实反映市场情况。但无论拍卖行如何掩饰,艺术市场已经从2005年的高峰滑入了一个低谷。“目前艺术市场已经进入了平稳期,”宣家鑫说,“而现在正是买真品、精品的时机。”
多位专家认为,如今古代书画价格较高,普通藏家可能承受不起;而当代书画则更适合观望;在近现代书画部分,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现在像吴昌硕、任伯年这样的海派大名家,他们的精品,市场价格才几十万元,还有很大的空间,”陈克涛说,“还有一些清末民初的小名家,也很有空间,比如钱慧安、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等等。这些作品很好,只是个人风格有所欠缺,但价格都不高,四尺整张才几万元。升值空间甚至超过了那些一流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