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BP漏油事件,发生在水下1500米,历时50天解决危机的情况,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仅仅发生在水下50米,但在历时两个月之后,却仍然没有结论。
中海油和美国康菲公司,两家石油企业的做法正遭到多方指责。
环保观念依旧淡漠
从6月初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2个月,漏油仍未停止,生态污染的状况依然没有定论,而整个渤海湾的水产养殖业已经受到了重大创伤。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博士愤怒地表示,“这样的问题还没有处理,根本就是对国内的环保意识不够。”岳来群称,漏油点发生在水下30到50米地区间,压力不大,是非常好处理的环境。
中海油对外宣称在接到作业者康菲公司请求的第一时间内,中国海油立即部署调动溢油应急资源和船舶资源,全力支持康菲公司开展海上岸线巡查和清污工作。但直到现在,漏油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于7月31日下发通知,对康菲公司未按期完成蓬莱19-3油田油污清理作业提出批评,要求康菲公司于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8月10日前向北海分局提交清理回收效果的评估报告,同时做好清理回收工作期间海面溢油的围控、处置,减少清理回收工作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不仅仅是中海油的问题,政府的监管薄弱也是其中原因。”岳来群表示。
一位帮助商务部制定水体油品污染标准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调研中,我发现,政府对内河的污染都不是很重视,何况海域的污染,更是难以重视。”
国际国内两套标准
事实上,中海油和康菲公司都明白,这种污染事件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海域将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中国企业去国际上购买油田,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环保责任,一旦出现环保问题,将由合作双方的哪一方负责,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石油大学专家庞昌伟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国内一家石化类央企,曾经在北美地区购买化工厂,由于该化工厂在当地属于支柱性企业,同时,这家化工厂在中国卖家购买之前,就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湖泊污染。中国企业在关闭这家化工厂之时,便承担起为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及污染湖泊近50年的处置工作。
当这家石化企业计划向外公布这件企业社会责任事件时,在场的相关部门领导就明确指出,“中国企业对国内和国外的环保完全是两种做法,这会引起国内的很多争议。”后来,此事成为当事人严守的秘密。
而一直打造国际化大公司形象的中海油,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同时,面临的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多。
相比中石化和中石油,中海油的形象更加年轻和激进,但是在环保问题上的“含糊”,让中海油的形象大打折扣。
“虽然这次主要责任在于康菲,但是中海油难逃其咎。”庞昌伟表示,“中海油今后在国际上面对此类事件时,应该在第一时间披露消息,使得信息公开透明,此外,中海油按照股份其实是与康菲签订了责任承诺书,对外公布还可以确定责任所在。”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次的石油泄漏事件对于中海油乃至中石油、中石化来说,绝对敲响了警钟,是个“血的教训”。
“三大石油央企近年来都有石油泄漏事故发生,但因为发生在境内,所以违法成本极低。但对于国家来说,中海油必须向深海走,中石油、中石化也已经在浅海开展业务。而且,三大石油央企都有走向海外的战略任务,它们没有选择,退无可退,剩下的只是战略上怎么走、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未来中国公司一旦在海外发生类似事件,别国的问责可不像在国内这么容易处理。”林伯强说。
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12家环保组织就漏油事件计划起诉中海油和康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