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收藏·奢侈品 > 正文

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明清家具的经典所在

2011-08-03 12:00来源:华夏时报 字号:小

  一直以来,明清家具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十足等因素而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顶峰之作。数百年来,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战火频起,明清家具一直都是家具收藏者的最爱。

  就在不久前,曾经自诩为“国际超级品牌”的达芬奇家居跌入了深谷。把它推下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造假门”。

  身份造假事件曝光后,尽管潘庄秀华也曾梨花带雨般地公开道歉;尽管道歉信中声称“一定会‘亡羊补牢’,承担责任”;尽管公布邮箱表示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将有专人统一安排处理”。但是,这些仅仅都是“尽管”,达芬奇家居的“造假门”显然已经刺痛了许多人的心。而除此之外,那阵不知从何时起在中国上空刮起的“洋品牌风”也似乎不再像之前那般猛烈。

  实际上,在很多人追求名贵的“洋家居”之时,也有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古典家具”之上,而明清家具无疑是其中最受关注的。

  一直以来,明清家具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十足等因素而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顶峰之作。数百年来,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战火频起,明清家具一直都是家具收藏者的最爱。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家具生产过程中不适用一钉一铆的“榫卯”接合方式,更是让世人赞叹。而且,由于制作这些家具所选用的都是数百年来最为名贵的几种木材——黄花梨、紫檀等,这些木材不仅价格不菲,甚至还可以历经数百年而不涨裂、不变形、不腐蚀。也正是因为这样,明清家具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性。

黄花梨:明式家具百年的见证者

  有这样一种家具:在阴天的时候,它能发出淡淡的香味,这种香气可以提神醒脑,甚至有人说它还能够驱邪避秽。不仅如此,这种家具甚至不需要上漆便能泛出特殊的油亮光泽,而且只要保养得当,它所历经的岁月越久,光泽感就越好。这,便是黄花梨家具——明式家具最辉煌和最低落的历史见证者。

疯狂的“木中熊猫”

  斑驳的灰黄色树皮,带着一丝沧桑;淡色的小花埋于枝头之中,悄无声息;近似椭圆的树叶有序排开,仿佛鸟类的羽毛。在海南岛的羊山、吊罗山等地区,稀疏地生长着这些极其少见的黄花梨木。

  尽管这些生长黄花梨的地方山清水秀,然而,这里却处处充满着“惊心动魄”:没有谁能够保证,这些珍贵的树木是否早已被人发现。也没有谁能够知道,这些树木是否会逃脱被刀斧锯凿觊觎的命运。数十年来,海南岛上的黄花梨已经越来越少,少到几乎很难在野外发现。而侥幸发现的那些,恐怕也都是挣扎在生命的边缘。曾经黎族原住民用来制作酒杯、织锦工具甚至米缸的黄花梨俨然成为“木中熊猫”。

  据报道,在1985年的时候,海南黄花梨的价格仅为每公斤2元。到了1992年前后,这个数字到了每公斤12元,涨幅并不算太大。然而,之后的情况便有所相同了:2002年,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价格几乎涨到每吨2万元左右。到了2010年前后,更是蹿升至每吨800万至1000万元,甚至到了有市无价的地步。最近的8年时间里,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翻了400倍不止。

  海南黄花梨的原木如此,成品的价格就更高了。

  2010年11月,中国嘉德的一场拍卖会中,一件“明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以4312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这创造了黄花梨家具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这张黄花梨做的床也成为“史上最贵的床”。此外,此次专场还拍出了“史上最贵的柜子”——3976万元的“清乾隆黄花梨龙纹大四件柜一对”。最终,这场黄花梨专场拍卖会的所有拍品全部拍出,并以总成交价2.59亿元收槌。

  就在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于中国嘉德之时,12月12日,南京一家之前并不知名的拍卖公司却创造了更加让人咋舌的纪录。当天,一把明代黄花梨交椅以6200万元被拍出,加上佣金总成交价6944万元人民币。新的黄花梨家具纪录又一次被刷新。

  那一晚,不少的家具收藏者彻夜失眠了。黄花梨家具再一次回归到大众视线中。

高峰与低谷间的徘徊

  事实上,早在唐代,黄花梨家具就已经普遍在中原地区出现,当时的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这样记载:“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他所指的“榈木”便是今天我们所讲的黄花梨。而黄花梨家具真正迎来属于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明代。

  明朝是我国家具历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期,工艺也达到了前所有未有的高度。这期间,因为产自海南岛的黄花梨质地坚实,肌理细腻,并且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加上黄花梨家具中所蕴含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境地,正好契合了明代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内圆外方”伦理思想的认同,所以黄花梨家具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用黄花梨制作围成的后背及左、右三面安上围子的罗汉床、如同朝廷大臣帽子的官帽椅、用来写诗描画的扇面桌、用来隔断或者装饰的扇屏纷纷出现或者升级。

  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朝廷实施了严厉的海禁政策,越南等地的黄花梨输入停滞,国内海南岛等地的黄花梨又完全无法满足市场巨大的需要量,再加上黄花梨漫长的生长周期,新栽种的黄花梨离成材又遥遥无期。红极一时的黄花梨到了清朝中期走入了“断代史”。

  1980年代,冰封百年后,明式家具终于迎来了春天。划破漫长冬天的,便是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这两本着作。明清家具又一次成为海内外收藏家门关注的焦点。自然,最能代表明式家具的黄花梨家具也迎来了她的新生。此后,黄花梨家具迎来了又一个顶峰,并且一直到今天,它依旧是家具收藏界中最受关注的那一个。

紫檀木:清式家具的宫廷贵族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

  转眼已是清王朝,在明代难得的新疆玉,缅甸翡翠、海中的珊瑚,都汇集到了这个帝国的都城,还有那西洋的玻璃和镜子也大量出现在紫禁城和皇帝的行宫之中。不过,面对这些琳琅满目,而且色泽如此鲜亮的珍玩珠宝,皇室的成员有点犯难了:这些都需要一种色泽沉静的木料来衬托,然而,无论是之前盛极一时的黄花梨还是其他名贵木材,似乎都很难与这些珍玩珠宝完美地搭配。

  而就在此时,有一种木料便走进了皇家的眼中,这也就是紫檀。紫檀木家具的那种不喧不噪、色泽深沉、稳重静穆的特性正好符合皇家的心理需求。最终,皇家选择了沉稳的紫檀木。从此,紫檀家具便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的代表。甚至,在清代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民间的紫檀一律上交朝廷。

清朝宫廷皇室的宠儿

  清代家具在康熙以前,大体保留着明式家具的风格和特征,和明代家具一并被人统称为明式家具。不过,随着清初手工业技术的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清代家具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它的突出特点是用材厚重、装饰华丽、造型稳重。这与明式家具的用料合理、朴素大方、坚固耐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黄花梨家具作为明式家具的精华,强调造型和线条,就像中国传统的书法,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水平;而紫檀家具作为清式家具中的宫廷家具,却表现了满族权贵和清宫的美学趣味——不关注造型,而是强调雕工华丽繁缛,讲究图案、雕工;从造型上看都是直线条,也不注重比例,显得比较死板,有点笨。此外,明式家具内敛而有心机,没有程式化,而清式家具程式化很突出,甚至到现在做的家具还是这样。

  事实上,即便是以紫檀木为代表的清式家具没有超越此前的明式家具,但是有一点却是比较特殊的。清式家具不仅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优点,而且,对西方文明也进行了大胆借用。从目前得以保存的清式家具来看,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装饰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紫檀家具色调沉稳,给人以含蓄、庄重之美,可以说是代表了宫廷皇室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其在拍卖场上受到高端买家的热捧。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的美国专家柯惕思曾表示:由于紫檀比黄花梨更珍稀,所以紫檀的宫廷家具一直被高价追捧,创造了一系列拍卖纪录。如前两年被拍到8000多万港元的一张龙椅就是紫檀做的;这一轮行情开始时的2003年,一个紫檀的12条屏曾经拍到2000万港元,在当时就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纪录。

南洋舶来的“木王”

  其实,在紫檀受到清代宫廷所追捧之前,由于国内罕有紫檀树木,明代朝廷不得不派官吏到南洋诸岛征办,浩浩荡荡的远征船队将紫檀木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

  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尤其是紫檀木,也基本采伐殆尽。截止到清朝初期,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已经汇集于中国的广州和北京。后来,清代宫廷所用的紫檀木全部是这一时期采伐而来的。有史料记载,为满足紫禁城里的需求,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其实,号称“木王”的紫檀木之所以会枯竭,与它生长缓慢也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到清朝之时尚未复生。

  那么,清代宫廷中的大量紫檀家具从何而来呢?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代宫廷档案里,曾有不少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为皇家制作紫檀木家具的记载。清宫紫檀木家具来源除了造办处所做外,还有不少是各地督抚进贡的。如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高晋贡进:紫檀条案成对,紫檀炕桌成对,紫檀万卷书炕几成对,紫檀香几成对。

  历史就是这样的惊人相似,在鸦片战争后,紫檀木家具开始大量流向海外。而到了清王朝灭亡之时,紫檀木家具近乎彻底消失。直到上世纪4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明清家具热潮掀起,紫檀家具才又走向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在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些国内已极其罕见的紫檀家具,那一件件暗紫色的名贵家具似乎在诉说着它们从南洋到中国,从清王朝到今天的前世今生。而那几条散发着一丝檀香的紫檀原木,尽管已经空心,但依旧如它所承载的历史那般——握在手中,沉甸甸的。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