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已成为许多传媒集团上市方式的首选。但南方报业集团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借壳上市之路却遭遇“冰火两重天”。
27日晚,*ST白猫发布公告,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报控股借壳上市一事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与之命运截然相反的是*ST炎黄,在遭遇两度延期后,因南方报业集团未能在27日之前获得主管部门的批文而“夭折”。
两传媒巨头遭遇的迥异结果,为众多跃跃欲“市”的传媒集团提供了宝贵参考。
“由于南方报业集团借壳上市具体细节未公布,很多事情暂时还无法下结论。但是,因注入上市公司资产分量不足而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可能性比较大。”27日晚,易观国际资本分析师刘冠吾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报业集团旗下印务资产以及“21世纪”报系相关资产或许未在此次资产注入范围之内,而将优质经营性资产分拆,不符合证监会鼓励“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政策方向。
实际上,早在5月25日和6月25日,*ST炎黄就曾两次发布公告,称由于南方报业集团未取得主管部门批文而申请重组延期。
但是,对于“未获主管部门批文”的原因,*ST炎黄的公告并未提及。
记者注意到,对于南方报业集团此次借壳受阻,业内有观点归因为“采编等核心内容未上市”:拟操作上市的发行、广告等经营性业务的盈利水平严重依赖于采编业务,并不具有独立性。
但实际上,这是对证监会所强调的“整体上市”的误读。“目前的行业政策还不支持采编业务上市。”27日,东莞证券文化传媒行业研究员黄凡告诉导报记者,目前所言的“整体上市”,实质上是指传媒集团辖内多个经营单位同时注入上市公司壳内,而不是指将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合二为一实现整体上市。
在*ST白猫27日晚公告的《收购报告书》中,对“采编业务不上市”也有明确提及:“根据目前行业政策,不能进入上市范围的采编业务资产主要包括浙报集团拥有的《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和《今日早报》等媒体的采编业务资产,以及浙报集团主管主办的事业单位法人,由于负责相应报刊杂志的采编业务,是相应经营公司的内容提供者,本次因行业政策原因不进入上市范围。”
“既然国家对采编业务能否上市的态度一视同仁,那么,南方报业集团借壳受阻的最大原因,可能出在‘拟注入资产’上。”刘冠吾认为。
据了解,南方报业集团由《南方日报》及其创办的系列报刊发展而来,前身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目前,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拥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21世纪商业评论》等16份报刊,以及3个网站,媒体链条从都市报到全国性日报、周报,从财经类媒体到时政类报刊,从时尚类杂志到严肃性报刊,覆盖内容十分广泛。
作为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均居行业前列。有消息称,《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在谋求单独上市。“其分拆上市,不仅可能会带来同业竞争,也有悖‘整体上市’的政策。”刘冠吾认为。
在传媒集团上市过程中,采编业务的取舍一直是投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是‘注入核心经营性资产’,但是抛开了采编业务,其资产对投资人的兴趣也就打了折扣。”27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PE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呼声很高,但现阶段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整体上市仍缺乏政策支持。报刊行业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在浙报控股此次借壳上市中就体现得颇为明显。
资料显示,此前,浙报集团及9家县市报社已与拟置入资产范围内各相关报刊经营公司签订了《授权经营协议》和《广告收入分成协议》。
本次重组后,上市公司经营广告、报刊发行、印刷、新媒体等业务,浙报集团及9家县市报社负责采编业务,从而使置入资产范围内各报刊经营公司与实际控制人浙报集团及下属9家县市报社存在持续的关联交易。
对于上述关联交易,*ST白猫称将通过签署协议确保上述关联交易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但由于采编业务不在上市公司运营,也会对公司广告、报刊发行等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实现采编和经营的‘整体上市’,路还很远。”刘冠吾认为,传媒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同时满足行业监管要求和证监会要求,这将是一个“两难”之选。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借壳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