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收藏·奢侈品 > 正文

收藏佩戴两码事 首饰归首饰投资归投资

2011-07-26 11:07来源:中国经营报字号:小

  每当人们落入俗套地重复那句经典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时候,可否真正思考过,钻石何以能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因为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亦或是它单纯的仅仅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还是它晶莹剔透的质感恰似恋人对彼此诚挚透明的心灵。

  在欧洲,钻石一直是皇室权利的象征。前不久,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TESIRO通灵CEO沈东军在比利时MAS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因其致力于比利时优质切工钻石与文化的在华推广,受到比利时国王、王后的接见,并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经营报》: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宝石文化,美玉更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你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比利时钻石文化,两者相较,孰优孰劣?

  沈东军:玉和翡翠代表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传承,玉的硬度不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状、雕刻方式,甚至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例如佩戴,摆设或者把玩等等。而钻石最强调其光芒性,比较霸气,柔弱性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说,钻石跟中国传统文化不太一样,倒是更符合西方人的性格。

  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使钻石文化在全球的认知比较统一,标准也更好制定。这种简单的特点不仅仅使钻石在中国推广起来很容易,甚至在全球也更容易被广泛接受。而玉石的复杂多变,以及其所代表的5000年悠久文化,很难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语来普及。

  《中国经营报》:钻石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沈东军:其实,中国古代也有钻石,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中的金刚钻,就是指钻石。由于上述文化不匹配的原因,那时的人都拿钻石当工具使,并未重视。真正作为首饰传入中国并大量流行起来,也就是近15~20年左右。

  这里面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原因。改革开放时期,很多私营企业主做起了首饰生意。但那个时候黄金作为首饰的经营权利并没有放开,集中在少数国有企业手里,而铂金却并非管制之物。于是,私营企业主开始致力于推广铂金,由于铂金和钻石是最完美合的搭配,钻石文化也就随之被大力推广开来。

  从国际钻石行业看,全球钻石文化的流行离不开DTC(戴比尔斯公联合钻石矿业公司)的大力推广,当然,这和他们垄断了全球的钻石市场有关,而且他们的垄断甚至包括控制渠道价格等等。举个例子来说,DTC在全世界只允许100多个签约的看货商向他们买钻石,以便垄断价格和资源。众所周知,全球有四大钻石切割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美国的纽约、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印度的孟买。DTC会根据各地市场情况配置相应的毛胚钻石。欧洲人讲究精益求精,DTC就会给比利时最好的矿石,以保证卖出更好的价钱。

  《中国经营报》:看起来,钻石有专属的机构推广,也有统一的4C标准,是不是可以说,全球的钻石品牌并没有差异化?

  沈东军:还是会存在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体现在不同品牌的诉求。钻石首饰刚刚在中国流行的时候,人们更多追求钻石的重量。后来,钻石消费趋于理性,大家才意识到净度和切工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我近几年所传递的钻石文化价值,首先就是切工,这也是我选择推广比利时钻石文化的原因。只有切工好,才能显示出独特的火彩,内在的美才能释放出来。但是,这并非说明比利时的工匠技艺有多先进。四大切割中心都有足够的技艺切出好的钻石,但是有些地方为什么不愿意切好?因为不同的切工对钻石的损耗是不一样的。在国际标准中,钻石是有标准的比例,但是在很多地方,钻石又按照重量去卖。所以很多切工故意切得很厚,看着很重,但是并不值钱。

  《中国经营报》:说到投资和收藏,众所周知,现在全球都掀起钻石投资热,但似乎很少有人提到钻石收藏,这个原因是什么?

  沈东军:消费级的钻石和投资级的钻石也不一样。前者主要诉求是消费,兼具投资价值。后者却脱离了佩戴的基本功能,把钻石简单的变成一种金融产品,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钻石的变现并不容易,流通性不强。我认为应该把钻石定义为“带有投资性质的高消费产品”。你可以将钻石看做带有金融性质的产品,但是不能将它等同于金融产品。

  西方更多的是把钻石镶嵌成一个首饰。我认为,钻石的价值是在佩戴过程中不断增值。通过佩戴赋予了珠宝一种情感,传承下去,而且体现时代的烙印,兼具美感和艺术性。如果单看一块钻石,就有点庸俗了。比如说一块石头,如果白居易拿它当过镇纸,就会被称为古董,如果是地上随便捡起来的,即使也是上亿年形成的,可能就什么价值都没有,这就是文化价值所在。

  而收藏和佩戴也完全是两回事,目标不一样。收藏性质的投资通常会考虑通货膨胀,考虑被收藏品本身的性价比,因为他要求未来的升值空间。如果是带有消费意识的投资,多少会考虑品牌因素,和其中的时尚因素,以代表其身份和形象。

(责任编辑:李飞)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