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某个股票的内在价值?巴菲特说,企业内在价值决定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具体怎么折现,他并没说。据芒格这老头儿说,巴菲特从来没有用计算器算过。
也许大师已到了飞花摘叶、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可以不用模型和计算器,就好像鉴定古玩,眼睛一扫,真伪立辨。但对于多数初学者,还是要从一招一式开始学习。即使不能学大师们扫天下,也要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弄明白了。
在“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系列中,这本《股票估值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现金流估值的方法。本书初版于1999年,2004年推出第二版,恰在这段时间,网络泡沫破灭,被冷落的巴菲特重新获得承认,安然、世通东窗事发,美国股市很不安生,于是作者在第二版中也涉及了那几年发生的事,选取了微软、思科、伯克希尔、花旗集团、美林、统一爱迪生、华盛顿房地产投资信托等典型案例,并用现金流模型一一计算,以便让读者能体会现金流计算的全过程。
作者把现金流计算模型的讲解放在了网络泡沫的大环境下,很有利于我们提高对风险的警示和防范。比如书中提到,“90年代高科技泡沫膨胀的时候,有人预测,道指会上涨到36000点”。结果呢?即使在行情最火爆的2007年10月,道指也才跃过14000点,12个月后又跌到了5500点!亏损数百万美元的捷迪讯光电公司,年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在网络泡沫时期市值达到了2000亿美元,市销率高达惊人的200倍,而面对亏损,市盈率根本无从算起。两年后,该股从140美元跌到了2.47美元。互联网资本公司当时就已资不抵债,年销售额只有1.31亿美元,而市值却高达500亿美元,股价后来从200.94美元跌到了0.36美元!谁说发达国家股市就理性呢?比起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当时中国的互联网泡沫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书中提供了很多前车之鉴,我们当然要作为后事之师。正如芒格所说,我总是在想,人们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往那里去。
作者还不放过可能的机会幽默地调侃一下华尔街的一些毛病。比如,一些投资经理用简单的算术来给他们的投资业绩打马虎眼。某基金经理声称,两年前,她的投资组合增长了100%,去年境况不太好,损失了80%,她声明,过去两年的年平均收益是10%,相对于糟糕的市场,还是不错的。
果真如此吗?不妨用10美元试算一下,增长100%就是20美元,再损失80%就剩下了4美元,也就是说,两年亏损了60%,年均收益率只有-36.75%。看看,这个经理也太会算算术了。难怪先锋集团主席约翰·伯恩南把简单算术收益称为“投资中的阴险算术”,“一旦你遭受重大损失,就很难恢复过来”。其实也可以理解,面对窘迫的投资业绩,尴尬的投资经理难免会想办法粉饰一下。更何况,统计数字本身就具有欺骗性。稍不小心,就可能被忽悠了。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不能不提:如何看待现金流计算的模型?不要奢望设计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模型出来,然后把它挂在计算机屏幕上,从此钞票就从计算机里汩汩地往外冒。现金流模型不是济南的趵突泉。任何模型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计算过程,但本质上仍然是主观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是需要你自己选择。
现金流模型本身就有个软肋:企业永续经营假设。事实是大部分企业的寿命并不长,一半以上的企业还没有进入成长期就被淘汰了,剩下的企业又有一半以上在成长期被淘汰了,连成熟期都熬不到;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又被淘汰了。能活几十年的企业就很不简单了,百年的企业简直就是“千顷地里一根苗”。我们怎么能认定寻呼机企业、马车生产企业是永续经营的呢?在手机、汽车出现以后,他们都灰飞烟灭了。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商业属性和盈利模式,非常重要。
你如何根据财务报表来估算未来的现金流?如果财务报表本身就有问题,那么你的估算还靠得住么?所以,面对不可靠的企业、不诚信的管理层,根本就不要去碰,因为估值的大厦不能建立在沙滩上。
折现率的确定也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企业经营风险越高,或者未来出现通胀的可能性很大,这都需要选择高折现率;在很多问题无法明确判断时,你如何确定正确的折现率呢?
更关键的问题是,人在潜意识里总有把估值做高的一厢情愿,虽然看上去是模型算出来的,本质上还是人算出来的。所以,在计算模型时,要尽可能地保守,保守的投资人,夜夜安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