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高峰论坛 > 正文

中国电子产业书峰会 探索行业转型之路

2011-07-21 10:44来源:河北青年报 字号:小

  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于1月9-1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峰会牵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各方广泛参与,包括多家大型出版机构、网络阅读网站、电子阅读器生产商、网络书店负责人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官员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等,会议发掘电子书市场商机,探寻电子书与传统出版业转型之路。

国内电子书产业链尚未打开

  有数据显示,国内数字出版市场有近800亿的产值,但实际上却很少见到“特别能赚钱”的数字出版公司。国内的电子阅读器产销量曾一度在世界排名第二,但国内的电子书产业链却是一个尚未打通的局面。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子书产业已经达到整个出版业产值的10%,并即将突破50%。

  这些问题和症结到底在哪里?是电子书产业链的问题,还是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问题?是类似于亚马逊超级电子书平台的缺位,还是电子书市场中间环节失效?是平台商、技术商走得太快,还是传统出版社转得太慢……

内容是国内电子书产业的最大瓶颈

  内容是整个电子书产业的核心,抽掉了内容,任何电子书的阅读终端就没有任何意义。业界人士对此已有共识,即支撑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海量的数字内容,而这恰恰是国内电子书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

  “中国目前有40多款手持阅读终端问世,而绝大多数都缺乏足够的内容,特别是优质的内容,尽管很多人都讲自己有很多的内容。”据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介绍,去年9月,除去公共版权,亚马逊Kindle平台取得版权的有68万种电子书,全部加起来达到80万种,并且其中畅销书的比例很高。在陈昕看来,基于这样的规模才足以形成电子书依靠网络下载、依靠内容赢利的商业模式。反观国内,读者通过阅读终端获取的内容数量很少、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海量的网络文学资源则在质量上难以保证。

  而另一方面,掌握大量资源的图书出版机构所拥有的内容又大多无法直接适用于电子阅读终端,这也成为业界最迫切需要打通的一个产业瓶颈。“目前,中国在售的图书近100万种,但绝大多数没有电子文档,要想在电子阅读终端上阅读,必须进行转档,即从排版文件转变为可以为阅读器识读的数字文件。我们今天绝大多数文件是转成TXT格式,出来以后就是一个数据,没有标题也没有章节,阅读体验差。”陈昕表示。

建立优质的内容资源平台

  建立内容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发展电子书产业的当务之急——这不仅仅是产业界的共识,也成为行业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的话题。事实上,目前国内内容平台在数量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比较知名的内容资源平台包括盛大的云中书城、汉王书城、番薯网,以及移动运营商搭建的数字阅读基地,并且内容商已大都搭建了自己的平台。

  不过整体来看,平台的内容分散、规模有限,市场混乱。正如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所言,大家都希望做自己的平台,谁都想产业链通吃。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数字出版处副处长王强指出,国内并不缺平台,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国内的平台太多、太散、太乱,鱼龙混杂,但是没有“大鱼”,缺乏一个真正优质的内容集成商。

电子书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以电子阅读手持终端生产企业计算,据有关方面统计,国内共有80家,这其中真正有产品投放市场、有一定销量的不过十几家,而这十几家企业的规模也有大有小。并且,这仅仅是相对狭义范围的电子书企业,实际参与者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同时还有很多觊觎电子书的企业不断涌入。然而这里面真正有实力,或者说真正掘到金的企业屈指可数。

  电子书始终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在10年后的今天仍是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业界甚至流传着这样一个规律:老大有钱赚,老二能平衡,老三老四没钱拿。事实上,传统出版转型之“慢”也是由于大家看不到数字出版的赢利“钱”途。一方面,电子书终端竞争越来越激烈,靠硬件赚钱已越来越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读者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尚未建立起来,靠内容赢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版权保护成难题

  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是世界性的难题。即使在美国,亚马逊Kindle已经通过升级软件进行了修复,但Kindle的阅读器还是多次遭破解,而破解和外传的图书是无法重新保护的。“与国外相比,中国因为历史和现实各种各样的原因,纸质图书的盗版已趋猖獗,出版社对于数字图书的盗版则更加担忧。”陈昕透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从来不敢将很多的书放到网上去,因为那样会很容易全部被复制。

  除盗版外,中国的数字出版纷繁复杂的版权关系也是乱象形成的原因之一。根据王强的调研,尽管许多出版单位号称自己经几十年的积累,有几万种书,但这些出版单位中,拥有非常清晰数字版权内容的不会超过30%。而其他70%的数字版权则在一些代理机构、作者、内容集成商手中,这就形成了中国数字版权的乱象,这也是中国数字出版业内官司不断的根源。

业界巨头提出发展新趋势

  “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与会的出版业“大佬”和电子阅读界“巨头”都提出了最新的观点,这也使2011年电子书行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清晰起来。

  1.当当网宣布出售数字图书

  峰会一开始,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宣布将出售数字图书,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所动作。不过,李国庆也表示,当当网会支持多种电子书阅读器,但不会进入终端市场,也不会涉足原创网络出版。

  中国台湾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城邦集团的CEO何飞鹏也参加了此次峰会。何飞鹏介绍,城邦集团在1996年互联网刚刚发轫时就开始了数字化的尝试,尽管经过多年的“数字痛苦转型”,但城邦的整个数字化计划仍然要持续至2015年才能下结论。

  2.汉王探索第三种模式

  在探讨“如何启动中国电子书市场”的焦点论坛中,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商代表、汉王科技副总裁王邦江指出,有3种行业模式值得借鉴。第一种就是苹果的 “内容+终端”的双盈利模式,就是“1+1大于2”,“包括现在的ipad、iphone和itouch,苹果在App Store(应用商场)上面做了很多支持,大概毛利率能高达50%,并且得到大约1.8亿终端用户的追捧,这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用户通道。”

  王邦江说,亚马逊一开始模仿苹果的模式,通过内容的支撑,把终端价格卖得很贵,并强制把数字内容的价格压下来。但随着ipad的出现,这种模式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颈,所以他们把终端价格大幅降低,按照成本价出售,仅作为通过内容来赚钱的载体,这也成为了第二种行业模式。

  对于汉王而言,目前这两种模式都并不适合,他们探索出了第三种模式,就是首先通过预装500至3000本电子书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使用户培养起到网上书店下载电子书的习惯。王邦江说,若是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电子阅读消费群体,即使单本电子书的回馈很少,整体收益还是很高的。

  3.转型之路 各有千秋

  在电子阅读的内容“集结”上,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引人瞩目。侯小强在峰会上介绍,“云中书城”作为一个巨大的电子阅读内容平台,既有网络小说,也有原生电子书形态,同时也汇聚了大量传统图书的电子化形式。“盛大文学三家出版公司有大量的图书也会搭入‘云中书城’平台。”。

  不过,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并不看好盛大文学的模式,“我认为‘云中书城’不能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因为它本身是‘全产业链’。”沈浩波认为电子书行业分工需要更细腻,而不是某个企业自身包揽了产业链。为了应对各种电子阅读行业的动荡局面,磨铁也自主探索出一些模式,去年就筹建了一家名为“磨铁数盟”的子公司。

  同样在应对电子阅读趋势的过程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选择的则是自主研发阅读器,并使用旗下丰富的内容资源。该集团总裁陈昕认为,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竞争的加剧,阅读器的主要用途为阅读和知识搜索,而不仅仅是阅读,“更多的是知识搜索这样一个特性决定了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而阅读器也会越来越依靠内容的提供。”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