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药材原料涨价一事,业界人士认为可能成为机遇。在青岛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药企沙龙(以下简称APS)上,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国内7家品牌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表示将就“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种源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培训并对种植户信息输入”、“中药原材料的储备与交易平台的构建”“自我保健、科学养生的市场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合作。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药原料成为一匹“黑马”。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而与其它农副产品的价格过山车不同,中药材价格未见掉头之势,截至目前,已迎来第七次涨潮。
对此,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指出,去年白药的原料采购成本增加了4000万元,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也表示东阿阿胶的几种主要中药原料涨幅达到3—4倍,其中阿胶主要原料驴皮的价格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由于医药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政府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产品实行严格限价,导致这部分产品毫无提价空间。而除此之外,人力成本、融资成本上涨等等难题都成为并发症,构成了对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行业的成本大考。
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根据国务院领导有关批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共同组织调研组,正在就全国中药材市场及价格情况开展调研,明确近期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和未来走势,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以平抑中药材价格。
中药原料价格的节节攀高令药企意识到掌控“第一车间”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建或者预建原料基地,以此来掌控上游资源。
但对于跑马圈地般的自建原料基地一事,参与本届APS的几家企业显然并不赞同。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指出,种植环节属于农业范畴,而土地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制药企业都去种药,不仅可能会激起农民的负面情绪,也是资源不合理分配的表现。合理的模式是制药企业成为一个设计者,让农民种好药,这是一个包括种源的研发、良种培育、种植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系统工程,而当前的问题是,制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缺少科技支撑,造成药材在标准性、规范性上无法与世界标准接轨。
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认为,因为其生产涉及的药材品种很多,企业不可能采取处处落子的外延式基地建设,只可能选像重楼、三七这样的主要品种进行自建基地的建设。而因为部分野生中药材濒临绝种的可能,相对于中草药基地的建设,种源基地的建设更显时不我待。
除了生产领域的模式之辩,本届APS的另一个焦点话题集中在流通领域。本届APS轮值主席秦玉峰说:“与其它农副产品均存在的流通桎梏一样,环节过长、信息不透明、缺少储备及预警制度、交易分散一类的问题也存在于药材流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