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物流服务 > 正文

沿海煤运物流市场现状及趋势

2011-07-05 10:47来源:航运交易公报字号:小

  煤炭是中国沿海散货运输中最大的品种之一,沿海煤运市场是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波动起伏直接影响整个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行情。对于从事沿海干散货运输的航运企业而言,把握好沿海散运市场特别是煤运市场波动趋势对其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0.2亿吨,其中发电用煤占到50%以上。去年中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5.56亿吨,同比增加9854万吨,增长21.5%,占到全国煤炭总运量的30%,以后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入和沿海运输市场的发展,煤炭的海运比例将继续增长。近几年,沿海散运市场波动比较剧烈,特别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11月,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一直在1000-1200点低迷徘徊,之后随着沿海贸易量的增长,沿海煤炭、铁矿石和粮食等散货的运输需求增长迅速,2009年12月下旬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快速升至2115点后又跌至1100点,之后又出现三次波峰、波谷,市场高起高落、跌宕起伏,运价波动剧烈。其中占沿海货运总量40%的煤运市场,其运价指数与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的相关性很强,波动更为剧烈。

  供需在煤运供给方面,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5.56亿吨,同比增加9854万吨,增长21.5%。其中,内贸煤炭发运5.38亿吨,同比增加1.05亿吨,增长24.1%;外贸煤炭发运1810万吨,同比减少611万吨,下降25.2%。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全年煤炭进口1.65亿吨,同比增长30.99%;出口1903万吨,同比下降15.03%;净进口1.46亿吨,同比增加4237万吨。此外,港口与电厂存煤增加,12月底,全国主要发运港煤炭库存2373万吨,同比增加937万吨,增长65.3%;环比增加139万吨,上升6.2%。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607万吨,比年初增加1777万吨,增长46.4%,可耗用天数15天,比年初最低时增加7天。

  在煤炭需求方面,去年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房地产调控等一些列政策的出台给煤运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重工业用电增速下滑,耗煤量减少。但中国经济回升势头向好,沿海地区新上火电机组增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快速进行,房地产市场拉动建筑材料消耗,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幅度大,整体煤炭需求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耗煤行业去年上半年煤炭消费量同比增加2.02亿吨,增长16.45%;全年煤炭消费总量在28.6亿吨左右,同比增加2.2亿吨,全年平均增长8.3%左右。去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同比增加2.5亿吨左右,其中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加1亿吨左右,占需求增加量的40%。

  在干散货运力方面,去年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运力增长明显。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初步调研数据显示:扣除报废的老旧船舶,去年1—5月沿海干散货运力(万吨级以上)净增8%-10%。去年由于沿海运输市场回暖,前几年订造的船舶陆续下水,部分船公司将2009年延迟交付的新船,以及封存的船舶释放出来。另外,煤炭、钢铁等非运输行业为锁定运输成本大力发展自有船队。去年沿海干散货运力增长幅度远超过10%,市场保有量已达3300万吨左右,运力过剩的局面持续。占沿海运输市场主要份额的船公司有中海发展、长航凤凰、深圳远洋、浙江海运、宁波海运和福建冠海等。

  在散货运价方面,去年沿海散运市场起伏较大,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点,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全年均值1460点,同比上升19.8%。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前,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持续攀高,至最高点2886.92点。金融危机爆发后,运价指数迅速下滑至最低点1000点,之后一直在1000-1200点低迷徘徊。后随着沿海贸易量的增长,煤炭、铁矿石和粮食等散货运输需求增长迅速,2009年12月下旬运价指数快速升至2115点,去年初后又跌至1100点,之后又出现两次波峰、波谷,市场呈“W”型走势,高起高落、跌宕起伏,运价波动剧烈。其中煤炭运价指数与沿海综合运价指数波动情形十分相近,都呈现“W”型走势,在波动幅度上表现更为陡峭。

  去年受沿海煤运市场反季节性走势的影响,全年煤炭运输需求调幅较大,煤炭运价指数呈“W”型走势,波动幅度较大,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总体水平高于2009年。去年年初,南方经济恢复势头强劲,电厂煤炭库存紧张引发一波煤炭抢运小高峰,煤炭运价指数上扬至2080.24点,后受春节影响,煤炭库存上升,煤炭运输需求转弱,煤炭运价指数探底1286.29点。到3月中旬后,受电厂提前夏季煤炭储备,西南旱情严重,运力供给紧张等因素影响,煤炭运价指数呈反季节走势上至2360.19高点。随着一波飙升行情后,电厂库煤升高,南方水力发电增大,火力发电需求放缓,煤炭市场供给充足。再加上国家遏制煤价过快上涨维稳煤价态势,4—7月煤炭运输需求“旺季不旺”凸显,煤炭运价指数持续下行,后又随着运力过剩局面的加剧,8月4日煤炭运价指数落至1223.42点。8月中下旬后,随电厂煤炭消耗,补库需求转强,又受“千年极寒”因素影响,电厂未雨绸缪,积极储备低价煤。加上恶劣天气导致港口封航损耗部分运力,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恢复,内外贸兼营船舶转向外围市场,沿海运力进一步减少,煤炭运价指数强势反弹,10月27日报收于2387.90点,第二次呈现“淡季不淡”的市场行情。

  发展趋势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相关报告预测,未来中国航运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但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高位趋稳,进而带动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总需求进一步向好。特别是沿海煤运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煤炭消费产业继续向好,未来煤炭需求稳步增长,也将利好煤运市场,但其运价走势会出现较大波动调整,继续呈现显着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供需2009—2010年,中国主要煤炭产区进行了煤炭资源整合行动,全国煤炭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的启动,煤炭工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将进一步深化,产业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限于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控制煤炭产量增速,提高产业能效”的要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将呈现“总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煤炭产量随工业化进程逐步达到顶峰”的发展态势。据相关机构分析预测,今年中国煤炭总供给能力约为37.4亿吨,但笔者认为中国煤炭未来产量会稳步上升。但由于受“十二五”规划的37亿吨“天花板”限量,实际产量将不会超过37亿吨,国内供给不足部分主要由进口煤炭补充,即未来煤炭进口量将会大幅增长。

  中国未来煤炭的需求量将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平稳增长而稳步增长。虽然节能减排、控制通胀等政策措施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基建等固定投资的增长,带动电力、钢铁、建材及化工等高能耗煤炭产业的发展,因而煤炭需求将稳步增长。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煤炭总需求量约为36.2亿吨,从上述预测数字对比看,未来煤炭供需总体较为平衡。但是,由于中国铁路运力瓶颈和煤炭资源整合的深入开展,再加上某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将会制约煤炭需求的有效供给,未来可能会出现煤炭供需阶段性紧张的局面。

  运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恢复,沿海运输市场回暖,新建船舶交付,封存运力释放,助推2010年沿海运输市场运力增长,已明显出现运力过剩局面。2011年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第二年,沿海运输企业都看好沿海大宗散货运输市场,各大航运企业也都纷纷加快调整运力结构,增加其市场运力。其中,以中海发展和长航凤凰最为突出。据悉,中海发展旗下的神华中海航运有限公司耗资24亿元订造12艘4.62万吨级散货船,将主要用于秦皇岛至华东地区的煤炭运输。此外,电力、钢铁等非航运行业为稳定其运输成本,也进一步增加其自有船队运力;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长期低迷也可能导致部分内外贸兼营型船舶转向沿海市场;之前新造船舶订单也将陆续交付,进一步增加沿海市场运力。综合各种因素,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运力供给仍将保持较大增速,延续运力过剩局面。

  运价去年受沿海煤运市场反季节性走势的影响,煤炭运价指数呈“W”型走势,波动幅度较大。根据国家发改委政策规定今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去年水平不变,将保障全年电力行业的部分煤炭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对沿海煤炭运价的波动影响。不仅如此,由于明后两年将遇上煤矿复产、投产高峰,煤炭产能将快速增长,供求形势逆转在所难免;而进口煤量逐年攀升,国际价格波动对国内煤炭价格影响将逐渐加大。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年煤运市场运行将相对比较平稳,煤炭价格上涨、下降的幅度将会减小,波动幅度将会减弱,总体价位水平将高于去年的平均价格水平,估计价格上涨幅度在3%以上。同时,随着国家煤炭储备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和使用,将会部分平抑因恶劣天气及季节性因素造成的沿海煤炭运价的大幅波动。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沿海煤运市场运力规模增长较快,运力过剩的局面将会延续,运价上行将面临较大压力,但不排除恶劣天气或一些突发事件因素造成运价飙升急落的情景出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预测,今年沿海煤炭运价走势季节性因素仍然突显,波动幅度仍会较大,沿海煤炭运价指数将在1500-2500点。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