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顾问、上海咨询协会会长张祥同志给我们作了一个关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的重要讲话(报告)。引起我们很大震惊,世界经济已经从原来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行业结构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经济格局了,现代服务业跨国公司快速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那就是服务业的全球化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服务型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涉及51个行业,其中28个行业属于服务业。从而启示着世界各国,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我国迫于资源紧张、拉动消费、城市功能定位、国计民生等重要方面因素和原因,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目前着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是国内经济内在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必然需求。上海作为四个中心定位的国际化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长足进步。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上海服务业主要支柱,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1990年——2000年上海服务业年均增速13、8%,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6%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由31、9%提高到50、6%,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27、11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2004年达到3565、5亿元,占全市50、05%,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增长10、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50、2%。并且初步显现了上海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向上述六大行业集聚、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心城区是上海服务业主要载体、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等五大特征。
然而,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很快,由于我们又是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影响和束缚,上海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例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还刚刚开始,有些人在如何正确认识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经营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之间关系,如何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区别,都存在一定模糊认识,也有些人观念守旧,体制改革决心不大,从而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在我们的现代管理管理理念方面,行政干预因素大,缺乏科学性,我们的理念显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受之影响,上海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八大瓶颈需要我们去破解,下面我进一步把存在问题与如何破解结合一起,发表几点不成熟意见。
一、体制问题。
总的看来我们的模式管的过于死板,缺乏活性。例如我们对外商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定限制过严,尽管国家发布了不少放开与放宽政策,可是一些部门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在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方面制度,上海工商局是化了大力气的,但是许多关口工商是无权干涉的,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目前市场准入还涉及151项前置事项。这就严重阻碍了新兴服务产业的成长。解决办法由市府统一协调,一是多召开有关部门共同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现场出现问题,坚决实行“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谁别出心裁玩花样就人人喊“此路不行”,甚至可以举行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联席交流会议,共同遏制行政审批人为设置障碍行为;二是对前置审批事项目进一步着手清理,应该废除的,根据权限,该上报的上报,有权废除就立刻废止,不能含糊。这个事情已经不是喊一年二年,而是喊了十多年了。鲁迅先生就批评一些中国人,“做事”就像“做戏”一样。我们再不能自欺欺人地“走过场”了。上海工商部门现在正在进一步探索,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放宽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一些不涉及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实行告知承诺制和登记备案制;上海工商部门已经推行的“注册官”制度,并联审批的“一站式”审批,网上申请登记等,都是从根本上采取减少审批程序和环节的极好举措。
二、行政垄断问题。
关于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防止国有垄断的政策,国务院的发布的有关法规,国家颁布有关法律,已经写的清清楚楚,甚至铁路、航空领域允许民营介入。可是到目前为止,一些服务业领域仍然长期被国有经济垄断,民营经济长期不得进门槛。一些服务业属于国家垄断型、国家福利型,尚未进入市场,价格由国家来定,缺少竞争机制。另外,国有经济都有一套固定的融资渠道,很多民营服务企业根本没有基本的融资手段,生存和发展当然面临极大困难。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拿出“从法律和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根本举措”,将现代服务业从垄断性、行政性、封闭性束缚中解放出来。建议上海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对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政垄断问题组织有关部门一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提出解决完善法律法规举措。这是一个新的远行机制工程,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重要是敢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
三、政策问题。
这里除了对现代服务业审批制度上的放宽外,主要指支持知识密集型、高新科技型等附加值高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在融资政策渠道、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和落实。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对此不问不落实,建议市府与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引起重视,长期推不动、不作为的要追查有关领导责任。如果一个手中握有金融或税务、财政大权的领导干部,只知道收进,不知道支出;只知道处罚,不知道优惠和奖励;只知道说官话,不知道体抚百姓,那么他充其量是个头脑简单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更不是一个合格领导。
四、总量和增长率都低问题。
发达国家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一般都在70%~—80%,以纽约为例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84%,而上海200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8、4%,这是一个不小的差距,目前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相当香港的1/5。
与之相伴,上海服务业的增加值的增长率从1996年的25、9%,下降到2003年的9、8%,2001年—2003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8、9%,低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甚至低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破解这一难题最好办法,在市委、市府领导下,将全市生产和投资重点放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来,放到围绕世博会中、后期以及世博会过去以后服务产业发展上来,其中包括城市经济发展、会展会务行业、文化创意行业、绿色建材行业等,从“世博红利”中谋求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总量扩张和增长率的快速提高。
五、管理制度问题。
与世界发达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管理相比,上海服务业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现代服务业的品牌、专利等知识产权, 是属于无形资产,从生产到消费同时进行,管理就显的更为重要。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各类标准化制度来实施对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质量长效管理。我国起步比较晚,因为服务质量存在,引起大量质量投诉纠纷。为此,我们按照我国特色的政府与民间社团共同管理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上海工商、质量、物价、计量等部门功能与上海消费者协会、上海商标广告协会等社团作用,实施行业规范,制定相应标准化管理遵守条例;实施商标战略,提高商标使用好管理水平;开展职业诚信教育,建立和创新上海企业文化,相信通过长期努力,一定赶上国际标准化水平。
六、行业内部结构问题。
行业内部结构层次高低,是衡量行业发达与否重要标志。附加值高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正在主宰了世界服务业发展潮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上海服务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距,形成又一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第三产业增长值构成数数据,交通运输、储藏和邮政业、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分别为11、6%和18、2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比重仅为7、40%。,信息咨询、教育、和综合技术服务三大部门GDP分别为1、64%、1、55%和1%。发达国家为生产和市场服务的服务产出比重占50%以上,美国纽约2000年就业人口中从事生产性服务业有60%,1999年纽约的知识服务业总收益达到520亿美元。
为了突破上海服务业结构层次低的瓶颈,要继续发挥向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商贸、信息服务六大支柱产业聚集的上海风格和特色,特别要进一步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有高附加值电子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和专业咨询、品牌和广告服务、会展会务服务等行业;要坚定地发展上海的文化产业,上海曾经是亚洲远东金融中心,同时在那风雨如磐年代,也是以鲁迅先生为旗手的全国左翼先进文化中心。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一定要以先进文化作先导和依托。我们要抓两手,一手要采取“`拿来主义”,学习外国善于文化产业经营的经验,要像纽约“百老汇”、“好莱坞”、“华尔街日报”、篮球“NBA”那样,十分讲究文化服务的品牌品位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上海的媒体、娱乐、体育等文化产业,这块蛋糕潜力很大,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名副其实的生力军;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划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文化界限。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赢得丰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什么现在的文学刊物没有人买,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健康向上弘扬我们时代主旋律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作品一出世,《十月》《收获》等刊物发行量巨增,供不应求,达到几十万册,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而现在呢?上海虽然没有像前不久外省市卫视那样,公开追求收视率而导致发生了当年鲁迅先生批判的“看客”意识的拜金主义相亲节目,但是一些上海媒体、报刊偏面强调受网络文化冲击,也是在那里动作非正当的盈利模式,原来是四版小报纸,现在厚厚一叠,有时候广告比新闻还多,读者很有意见;一些报纸原来副刊版办的很有文化品位,现在不是围绕读者转,而是围绕名作家名人的屁股转圈,作者的面很狭窄;不是以文论文,而是因人废文。所谓笔会“专家品位”文章,其实质量低下。我们不是不主张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更大的蛋糕,追求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你在那里搞小动作,搞隐蔽的歪门邪道,用多样化甚至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东西代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流,把广大的读者和有才华的作者都得罪了,怎能把文化产业搞上去?
七、人才问题。
上海是人才荟萃之地,但是要满足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恐怕就有的捉襟见肘,一句话,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例如优秀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家、文化创意人才、商标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品牌经营专门人才、会展会务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世博后展览馆所经营人才、高新技术专门人才、咨询专业人才等。要学习外国人舍得化本钱培养人才的经验。美国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比例是64:20:16,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源投资比例不到24、10%,上海要像上海咨询协会那样,长期通过社团优势,在培养注册咨询专家、注册咨询师以及其他高中级专门人才化了大力气,而且重要的是实践与服务,收费非常低廉,协会从领导到工作人员,作风认真、踏实、清廉,其效果明显,咨询协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咨询人才,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上海要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的瓶颈一定要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依靠上海高等院校培养,依靠真金白银的人才培养的投入;另外方面发挥人事部门、经济部门、各类协会等有关单位通过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各种高级职称人才考核,让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破土而出,那么我们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公共事业大有希望。
八、观念问题。
这是最重要问题,也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张祥会长也说:“两大瓶颈,体制和观念”。而要解决,关键在政府,希望在上海政府各级领导的观念转变。如果我们坚持依靠高消耗大工业大制造投入去发展经济,那么我们的能源、资源从哪里来?我们的生态度环境受到破坏后如何生存?美国纽约2000年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0%,第二产业11%,第三产业89%,北京第三产业的比例是75%,我们上海第三产业比例是59%,所以说我们差距明摆在这里。如果我们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观念上取得一致,相信我们赶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先进水平为期不会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