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人对多晶硅的污染和耗能问题,理解过于片面,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首先,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优化国家整个能源发展格局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是有着积极贡献的。
有关能耗问题,随着国内企业大规模引进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目前,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大约消耗200度左右的电,这相对于以往已经有大幅度降低。而且,据我们预计,未来一两年内,能耗还能降到每公斤消耗120到130度电的水平。一个发电能力在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寿命大约在30年左右。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目前,煤每发1瓦电大概导致1000克的碳排放量,而光伏每发1瓦电,只排放30克温室气体。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一块电池板装进太阳能光伏电站,大约1.5到2年的时间就能够收回其所包含的多晶硅所造成的能耗损失,建设屋顶电站,也只需2到3年收回。这就意味着,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剩下的20多年时间都是作为替代清洁能源在减排温室气体。因此所谓的高能耗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
再说污染问题,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技术上完全不存在问题,更多的是管理和规范问题。去年全球生产了大约60000吨多晶硅,大部分都是在挪威、美国、德国和日本这样的环保政策非常严苛的国家,如果多晶硅生产污染严重,这些国家怎么可能生产这么多?欧美和日本的多晶硅生产已经实现了对副产物四氯化硅的100%的处理效果。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处理多晶硅的废气和副产物,不是技术上遇到瓶颈,而是肯不肯用最先进技术的问题。比如污水处理问题,我国从县级城镇,到很多大中城市还没有妥善处理好,难道说是因为技术达不到?绝对不是,生产过程并不一定造成污染,关键看企业愿不愿意投入成本去控制。像江苏中能这样肯花大力气解决污染和能耗问题的企业在国内毕竟还不多,即使中能环保达标也是地方环保部门逼出来的。
因此说,多晶硅的污染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国家前不久出台针对多晶硅产业抑制产能的指导意见,我们看到它更多的是从企业规模和效益方面来提高企业进入次行业的门槛。未来,我认为,政府更应该提高企业进入的环保门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规模再大都不能进入这一行业。国家制定针对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政策,更多应该从提高环保门槛的角度入手。这也将会成为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工业革命的二重性从来就无法完全避开,工业技术的采纳,不严格控制和管理,很有可能产生污染。在许多工业制造领域,西方也都经历过污染时期,但是在技术进步以后,污染才慢慢减轻。就像胡总书记讲的一样,归根到底是个发展的问题。同样我国的多晶硅产业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要政府重视,管理、环保和节能措施到位,国家减少污染和降低能耗的目标一定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