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市深度调控持续,一些全国五十强房企的楼盘开盘价明降,降幅达每平方米1000元。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房企虽然房子卖不动,但价格也没降。不同的选择,背后是对楼市走势的不同判断。有市场人士担心,到年底,或许有两成的房企被兼并。
在楼市的深度调控下,品牌房企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最近,九龙坡区一楼盘开盘,周边价格都在建面每平方米7500元以上,该楼盘起价5000多元,均价不到7000元,降幅约1000元。而且该楼盘由一家全国品牌房企开发。
在鸿恩寺片区,另一品牌房企开发的项目,目前建面成交均价7000多元。“购房者喊我们降价,再降就要亏本了。”该项目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宗土地于2009年获得,每平方米的土地成本超过2500元,为了营造好的景观,每平方米投入1000元左右,再加上2500元左右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的成本差不多6000元,再算上营销、人力成本和日常开支,利润不到10%。
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全国型房企,其在九龙坡区的一楼盘,购房就送1200元每平方米的装修。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全国性的房企“以价换量”,本地一些品牌房企也在优惠促销。本土一家前五强的房企,其一处江景房就打出8.5折的优惠。
楼市深度调控下,中小企业备受煎熬。陈华睿说,在目前的艰难局势下,一些全国型大开发商宁愿“断臂求生”,拿几万十几万平方米的物业出来低价销售,回笼资金。但是对中小开发商来说,不降价,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降价,整个项目就会亏本。如果调控持续下去,到年底,恐怕两成的中小开发商会被兼并。
“现在中小房企的资金较为紧张,虽然大家知道咬牙等两年,成交量就会上升,但我们等不起。”一位中小开发商告诉记者,他的楼盘销售了九成,但是银行还没有把按揭款打到公司账上。 亿房研究中心主任郑军华说,目前市场上投资购房已经销声匿迹,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提高,又限制了改善型住房需求,不少房企都在为年初的激进计划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