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初次审议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表示,草案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同时强化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通过具体制度倒逼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提供职业病所需资料进而落实预防措施的义务。
草案规定监管部门在特定情况下对有争议资料作出判定的职责。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等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机构应当提请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部门进行调查,由该部门对存在异议的资料或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作出判定;有关部门应当配合。
草案明确诊断机构在法定情形下应当参考劳动者的自述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草案一方面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资料,并对用人单位隐瞒、损毁与职业病诊断相关资料或者不依法提供上述资料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规定,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的,诊断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等,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法律责任方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未依照本法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
草案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
这一行动是我国针对职业病诊断鉴定难而提出的专门立法修正草案,这说明我国的职业病防治越来越适应社会的需要,着重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