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助人们“全球互动”
这些移动上网设备将把触手伸到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高科技研究公司Yankee Group去年预测,到2011年,在全世界近70亿人口中,将有50亿部手机被使用。虽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功能手机(即非智能手机),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智能手机上所应用的技术将变得很便宜,以至于最终售出的每一部手机都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智能手机”。Yankee Group的研究负责人卡尔·豪表示:“可以说,这是一场为争取星球上的每一个人而战的战役。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科技公司值得为这一市场而战斗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将会不断地连接着互联网。职场漫画系列呆伯特(Dilbert)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智能手机代表着一种扩充人类大脑的“外脑”(exobrain),它使人们能储存和获取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完成诸如在陌生地带导航的任务。
那么,当地球上的大部分居民都拥有一部可以即刻获取全世界几乎所有信息的设备时,将会发生些什么呢?这对政治、教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从理论上讲,移动通信领域的这场革命使得公民们要求其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加开放。不过,反过来讲,政府也更容易监视公民。哈佛大学贝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联席董事乔纳森·齐特林指出,“拥有50亿个监视点的可能性”绝对存在。
此外,低成本手持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更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状况,并参与到一场全球互动。
“我无法想象,自工业革命早期珍妮纺纱机发明以来,还有什么其他发明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对新兴市场中最偏远的农村人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对他们意味着一场知识革命。”摩托罗拉的联合CEO桑杰伊·贾哈说。
移动互联网将成发展引擎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如是判断。
有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信息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引擎,“得智能者赢未来”。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认为,更为广阔的意义在于,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与冲击,并逐步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商务领域。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移动终端普及率远高于个人电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特别是边远乡村的信息化进程。对于东西部地区和城乡间尚存在较大数字鸿沟的我国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者手记
1994年,北京,大学二年级,学校里只有为数不多的DOS机,我们外语系没有一台。同学们打写论文全靠传统的打字机。
1998年,广州,研究生二年级,系里的计算机室配备了七八台电脑,到了研三,因为不得不用电脑准备毕业论文,WORD软件终于用得娴熟。
2000年,进报社,报社给每人配备的通讯装备是一台BP机。那时候,多数的通讯还都是靠家庭电话、街头电话亭和BP机维持。
2002年,有了手机,但是只用来通话,还不太会发短信。2009年,有了一台3G手机,家里的台式电脑早已被两台笔记本、一台惠普一体机所取代。
2010年,很多朋友和同事都开始换号使用iPhone。
2011年,老乡送来iPad和iPhone 4,这是当下时兴的送礼方式,他经常在海印电器城订购。
有了iPad和iPhone之后,很多时候,已经不需要开电脑。打牌、打游戏、看天气,逗会说话的小狗“Ben”,上网查资料、网上购物、频繁地“织围脖”,已经是每天晚饭后的家庭功课。
这大致是一个经常落后于时代的女子被时代逼着不断更新的真实过程。今天一梳理,惊讶地发现,这竟也是一个从台式电脑到平板电脑,从BP机到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上网及通讯“进化”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人越来越快地跟上了世界的步伐,甚至保持了同一节奏。
当我在部门的报题会上,提出“PC时代开始走向终结”的命题时,许多同事都说言之过早。我反驳说,谁能料到几十年后的发展?渐渐地,人们会把工作留给电脑,把休闲全部交付智能手机,而或许终有一天,无论工作还是休闲,带着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
从比尔·盖茨到史蒂夫·乔布斯到安迪·鲁宾,江山代有“极客”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还会有怎样的科技奇迹出现?有生之年,我希望见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