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IT通信 > 正文

IBM百年华诞 回顾IBM精彩历程

2011-06-16 14:16来源:赛迪网 字号:小

  1992年,有一家蜚声国际的大型公司在中国北京成立了中国有限公司,其时该公司已经拥有了81年的历史,而到今年的6月16日,刚好是该公司的百年华诞。

  没错,这就是IBM,就是那家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跨国企业。尽管部分国人可能觉得IBM的全称还有些陌生或是拗口,但是IBM三个熠熠生辉的西文字母,却早已镌刻在广大中国人的脑海中,甚至笔者年逾古稀、不识英文的老父亲,也知道这家“富可敌国”的公司(注:IBM公司2010财年总营业收入为999亿美元,超过全球超过50%以上的单一国家和地区的GDP),知道这家在近现代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作用的伟大公司。

三次转型出奇兵

  1911年,IBM公司在美国创立。创立之初,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后来转为文字处理机,再后来转为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服务。

  由于早期IBM的业务与IT没有太多的关系,因此请允许“势力”的我们直接将镜头快进到20世纪40年代末吧,谁叫我们是一家IT媒体呢?由于第一台计算机埃利亚克在1945年诞生,因此此时的IBM迎来了第一次平台转型的时机。在1956年小托马斯?沃森出任IBM掌门人之后,IBM真正进入到电子时代。在小沃森的领导下,IBM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厂商。IBM当时致力于第一代大型机System/360的开发,这一战略获得了十足的成功。System/360于1964年推出,很快它就成为市场领先的计算平台,到1969年,IBM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至70%,甚至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担心(注:此为题外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现在想想看,这真的是“很可怕”的数字。

  IBM遭遇的第二次平台转型是从大型机到分布式系统,包括个人电脑的转型。我们先说大型机与分布式系统,此前IBM在大型机市场上获得了丰足的回报,但是更多公司的技术进步已经威胁到IBM在此市场上接近垄断的地位,说得直白一些吧,威胁IBM的就是分布式计算。由于IBM迟迟未能推出廉价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一些竞争对手纷纷挺进这一领域,这就对IBM当时最为依仗的大型机业务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举例而言,仅仅是1990-1993年短短的三年间,IBM大型机业务营收就从160亿美元锐减至70亿美元。在时任总裁郭士纳所引领的转型变革之下,IBM果断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裁员3.5万人以削减成本,并调整了结构,不仅重振了大型机业务,拓展了服务业范围,还带领IBM再次向PC市场发动了攻击,IBM自此重新振作了起来。这里笔者要多嘴一句,尽管IBM现在已经退出了PC市场,但是这一由其发明创造的产品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了世界。如果有投票选举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产品,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将选票投给PC。

  IBM的第三次转型来得是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现在回忆起那些岁月仍是有些心潮澎湃。通过对经济社会商业核心问题的深度研究,IBM坚定地认为通过大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提供的计算服务将是未来的潮流,服务业务更有发展潜力,而PC的作用将会有所弱化。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IBM提出的e-business,IBM的e-business on demand,IBM的Information On Demand,以及……IBM将PC业务整体卖给了中国的联想!出售PC业务给联想的时候,IBM台式机业务已经在诸多低价PC产品的强力冲击下显露出疲态,但是其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的业务仍是大有盈余,孰料IBM就那样一股脑出售了。就在很多人还在为ThinkPad感到可惜的时候,IBM已经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即未来的计算发展将加速“大规模数据”的出现,而“大规模数据”是进行信息发掘的素材,可以提供最有价值的分析结果,这将是商业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因此自2005年以来,IBM已经花费了1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20家提供各类“商务分析”服务的公司。这种巨大的魄力和超前的见识,令人不得不为之赞叹。基于同样的战略性思考,IBM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售了包括PC和打印机在内的十多项业务,并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持续将其服务业务推向价值更高的领域。

  最近几年来,IBM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该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IBM看到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等,并因此审视过去,思考未来,意识到其中带来的机遇,从而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一些学者认为,这是IBM对已有价值观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智慧的地球”理念体现了IBM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洞察。IBM认为,世界的基础架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前进,首先世界可以进行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被嵌入汽车、家电、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当中,令物质世界数据化;此外,世界可以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使20亿人和无数事物以不同的方式连入网络,并产生海量信息;最后,世界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先进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将堆积如山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洞察,帮助人类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IBM在智慧的地球业务上,进一步衍生出业务分析与优化的业务,因为IBM相信“智慧的地球”答案在数据中。实时分析和智能处理各种数据以支持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是实现“智慧的地球”的根本之道。

  或许“智慧的地球”就是IBM的第四次重要转型,不过由于“智慧的地球”暂露头角才区区几年,笔者也不敢妄言,虽然个人极其看好其前景,以及它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IBM在中国

  前面我们说过IBM中国公司于1992年成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IBM在那时才与中国挂上纽带。可以这么说,IBM与中国的接触源远流长: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屈指算来,那已经是近80年前的事情了。

  1979年,在中断联系近30年之后,IBM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并于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在华业务日益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IBM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IBM在实施其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掀开了在华业务的新篇章,随后数十家分公司星罗棋布般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壮大。

  三十多年来,IBM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IBM的客户已经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

  在很多外资公司仍只是将中国作为销售市场的时候,IBM就开始将他们最为核心的研究业务投放到中国:1995年,IBM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这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随后在1999年,IBM又率先在中国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置分支研究机构,一时间百花齐放、百鸟齐鸣,而我们相信IBM的举措在这股风潮中一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取诸社会,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IBM一贯奉行的原则。在中国,IBM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种种举措,着实印证了IBM的一诺千金: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今,IBM对中国教育机构的捐赠已达十几亿元人民币。

  多年来,IBM中国高校合作项目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发展,对于中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1984年起,IBM就开始与中国高等教育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领域,IBM还将合作范围积极拓展到基础教育和幼儿教育领域。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想到了家中的小女。记得那是2004年前后,小女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归来,兴高采烈地和我谈起了IBM KidSmart——这是2001年IBM引入中国的 “小小探索者”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程,小女所在的幼儿园有幸得到了IBM的捐赠,在这套儿童电脑学习中心上,小女生动、形象地汲取了她启蒙之初的早期知识,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她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说起来,笔者个人也应由衷地向IBM公司表示敬意和谢意才对。

  对于IBM在中国的出色表现和突出贡献,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等方面给予了IBM十分的肯定。IBM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最受尊敬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最具有价值的品牌”、“中国最佳雇主”等。

  行文至此,笔者忽然有放下笔杆的念头,准备给这篇小文结尾。其实,这并不是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恰恰相反,对于IBM这样在人类近现代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公司,再浓的墨,再重的彩,也无法勾勒IBM的丰神于万一。

  笔者非常赞同Forrester Research CEO乔治·克罗尼(注:George Colony,是不是与某位好莱坞大牌男星名字有些相像?呵呵,那位明星是George Clooney)的一个观点。他认为: “IBM不是一家技术公司,而是利用技术解决商业问题的公司。”

  这似乎只是一句很平淡的话,但是我们放眼望去,除了IBM,还有几家公司能当得上这样的朴实评语?

(责任编辑:赵欣)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