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原本以为杨志茂花2.46亿元进驻ST博信,应该会有后续动作,存在着强烈的重组预期。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ST博信新股东暂时对公司没有什么新的计划,公司依靠售卖一处资产后将会确定保壳,因此大股东也不着急进行资产重组。
与上述新股东入主后“我自岿然不动”相比,部分上市公司新股东入主后不仅无意于上市公司经营重整,而是扮演了匆匆过客,急于寻找新的东家来脱身,套现走人的意图异常明显。
在2007年底和2008年年初,*ST联华大股东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多贝特商贸有限公司及建设银行海淀支行签订《人民币资金委托贷款合同》,多贝特分三次向万事利合计发放了1.2亿元贷款,利率为年利率8%,万事利将其持有的*ST联华股份作为抵押。
但在上述款项到期后,万事利却未能偿还上述债务及本金。2008年12月8日,经法院调解,多贝特与万事利就使用*ST联华32,367,063股限售流通股抵偿1.2亿元委托贷款本息事宜达成一致,多贝特就此当上了*ST联华的第一大股东。
但多贝特显然没有经营上市公司的经验和信心,而是在为上市公司寻找新的东家。2010年9月,多贝特与江苏建丰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多贝特将持有的*ST联华的2,036.7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18%)转让给江苏建丰,转让价格为20,367.10万元。
转让完成后,江苏建丰成为ST联华新任大股东,多贝特则拱手相让控制权,成为重组中的匆匆过客。
新潮实业大股东在进入后也急于寻找下家,只不过到目前都还没有成功。2008年4月,烟台东润以3587万元收购原新潮实业大股东新牟国际的整体资产,其中包括新潮实业13072.37万股及间接持有的240.05万股限售流通股,从而成为新潮实业第一大股东。
2010年5月,新潮实业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烟台东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与转让股权受让方北京首泰投资有限公司及烟台东润三方签订了《收购烟台东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框架协议书》。北京首泰投资有限公司拟通过此次股权收购,持有烟台东润不低于75%(含7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最终拥有对新潮实业的间接控股权。
烟台东润75%的持股数为9800万股,按照交易价格每股7.88元计算,北京首泰将付出的代价为7.72亿元。而当初烟台东润付出的成本仅为3587万元,如果交易成功,烟台东润将获取7亿元以上的暴利。这也就不难理解烟台东润急于脱手的原因了。
不过,烟台东润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到实现,上述协议最后遭到中止。
也有部分新股东入主后有重组想法并付诸行动,但由于标的上市公司债务缠身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重组计划流产。重组进展不顺利,新股东重组的积极性遭受打击,重组的计划也不得不搁置下来,新股东也就回归到不作为状态,等待合适时机再启动重组。
作为史上最牛的皮包上市公司,*ST星美资产凋敝,公司一直在寻求资产重组。2003年,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卓京投资及重庆市涪陵华信实业有限公司、金信信托完成了过户登记与股权变更手续,卓京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08年,上海鑫以实业有限公司拟提供现金代上市公司向选择现金受偿的债权人偿还债务,并获得对上市公司的债权。
2009年底,*ST星美一度公布了重组方案,公司拟以3.70元/股的价格向丰盛控股发行15.8亿股股票,购买后者持有的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丰盛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但是,后来由于拟置入的房地产项目土地规划出现变化,公司不得不中止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称,目前无法预测监管部门何时能重新受理房地产企业的重组申请,公司在现阶段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来完成主营业务重置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在重组搁置后,公司认为,要解决公司的生存问题,避免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只能通过培养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来完成。
市场分析指出,重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重组过程很难做到一帆风顺,因此短暂的重组搁置并不要紧,投资者最担忧的就是新股东无心恋战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