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相继在美国敲响上市钟,加上排队的土豆网、淘米网、迅雷……一个接一个的中国概念给当前平庸的全球股市预热。与此同时,关于互联网泡沫的担忧也越来越普遍。
人人网5月4日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首日开盘股价上涨40%,据说当时美国的投资者都在等着买人人的股票。原因之一是,它的前辈Facebook目前红遍全球,但要等Facebook上市可能还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使得大批投资者将关注点转向人人网。
一个问题是,用户要多得多的Facebook都还没上市,人人网却跑到了前面,是否被高估了?是否有风险?有分析师出来评价,“人人网的股价被高估了”;有媒体也出来发言,“投资人人网面临信息模糊、政府监管、同类公司竞争、知识产权纠纷和财务控制共五大风险。”
虽然上述分析还需时间来验证,但笔者认为,这并非空穴来风,更不容忽视。
中国互联网企业共掀起过三波赴美上市的热潮:第一波是在2000年左右,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登陆美股;第二波是在2003年,携程登陆纳斯达克,点燃股民投资概念股的热情,随后,盛大、百度、空中网等一批创业型公司跟进;第三波则始于去年9月,以优酷网、当当网为先头代表。
到目前为止,尽管提泡沫还有点早,但形成热潮却是事实。据说,在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IPO之后,土豆网、迅雷等也将陆续登陆美国股市。盛大文学、开心网、去哪儿网、淘米网、PPlive等公司赴美IPO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更加离谱的是,一些尚未启动IPO进程的公司也得到了投资者的真金白银。
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满怀信心。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满怀信心”背后泡沫往往伴随而生,风险就在不远处等候。
从以上热潮看,以当前这一波热潮为最,远超前两波。第一波上市后,由于泡沫破灭,热潮戛然冷却,但新浪、搜狐、网易等挺了过来,实属不易。第二波正处于互联网行业触底反弹之际,盛大、百度、空中网等较为平稳,起伏不大。前两波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基本处于稳定阶段,这种稳定是要业绩和强大的市场、客户群体支撑的。笔者最担忧的是,第三波热潮背后并没有足够的类似支撑。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国内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资本是背后的强大推手。境外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新募人民币基金对项目的争夺,令估值水涨船高。这至少从一方面说明,当前美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资本在美国国内难以找到好的投资机会,转而瞄向了容易产生泡沫的中国互联网领域。
一些投行伙同投资基金投资,即国际投行包装时故意压低估值,然后背地里伙同基金投资,一上市赚的远比承销费用多。也就是说,国际投行包装一个企业两头赚钱:既赚取被包装企业的承销费,同时又赚取本方基金客户的合伙投资或者顾问咨询费。这些资本推手将中国互联网公司送上路,达到自己的逐利目标位置后,就会迅速抽身,使得泡沫迅速破灭,将风险留给公司。国际资本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当作了炒作对象,当作了逐利的工具。
事实上,很多网络公司的口头禅就是“大干快上”,快速进行“品牌炒作,转手或上市”,然后再快速抽身,赚了钱就跑。
另一个现象更应引起注意,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主承销商基本都是国际投行,如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瑞信、高盛等。国际投行和国际资本结合,更像是把中国互联网企业当作了一桌盛宴,大肆炒作概念,吹大泡泡,隐藏风险。因为他们知道,到泡沫破灭、风险爆发时,自己早已溜之大吉。
因此,无论是已在华尔街上市的还是正准备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以及那些已获得巨额投资的企业,都应该手捂胸口思量一下:本公司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
事实上,当下互联网领域一部分细分行业已经过度饱和,一些网站的价格也已远远偏离了自身价值,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而且,更要识破国际投行、国际资本、PE先做多后做空、先吹上天后重摔在地的伎俩。
眼前这一场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热潮,会否成为又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狂欢?互联网企业不能忘乎所以,应该高度警惕。各界也都应该给予善意的提醒。
我们不要轻易忘记了“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说过的那句话:“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其实也可以是Imaginary Profits Only(只是幻想中的利润)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