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建党90周年庆的临近,党史类书籍和影视作品顿成热点。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图书还是影视剧,今年的献礼之作都更加注重研究“80后”、“90后”年轻读者的心理,因而也就更显得时尚化和通俗化。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8日开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网”非常适合“80后”年轻人浏览阅读。这一经媒体报道,立刻被解读为一种信号: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用年轻人的审美来解读历史,从而让其认识党史。
党史类的书籍也开始吸引年轻读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的《苦难辉煌》销量突破10万册,热烈反响多来自青年人:“生动、有料、做普及读物挺好”。同样,人民出版社的《党史细节》也是不追求面面俱到、突出历史鲜活性的党史读物,单看目录是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脉络,导读却多呈现了饱满的人物故事或情节曲折的桥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则通过十三个为什么串联党史,从建立新中国到高效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对于错误亦不避讳,这得到了年轻读者的认可。
与建党80周年朴素而传统的征文、知识问答方式不同,建党90周年的党史宣传带鲜明的时代印记。从《恰同学少年》到新晋“90后”谋女郎挑梁的《湘江北去》,饰演领袖必须使用特型演员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偶像化、青春化、娱乐化和情感化的新创作期。电视剧《我的青春在延安》收视率飙高,制片方在百度同名贴吧中发起追剧原因的民意调查,结果57.8%的人选择“因张杰而来”……
党史、党建的宣传也要突出可读性、可看性──几乎所有的畅销党史书籍和卖座大片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这一原则。现在的媒体时代更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因此要宣传各种中共党史知识我们也应该抓住青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