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气荒”、“煤荒”以及“水荒”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一些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要素正变得全面紧缺,迫使我们反思中国经济原有的增长方式。
在经历“油荒”、“煤荒”等资源短缺预警后,“水荒”也开始凸显。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日前表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若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则中国繁荣将由此“终结”。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水务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用水量却达到了35.5亿立方米,北京水资源的缺口接近14亿立方米。严重缺水势必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而在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
“水荒”还有迅速扩展的势头,“南涝北旱”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以台湾为例,由于梅雨季节降雨量不如预期,目前正面临8年来最严重“水荒”,西部10县市面临限水困境。
由于半导体、面板、塑化及钢铁业都是每月用水超过千吨的产业,台湾有关人士表示,万一进入第三阶段分区供水,这些行业的厂商势必减产。
业内人士认为,若旱灾无法改善,届时对半导体产业的冲击,恐怕比日本大地震还要严重。
为了抗旱,台湾要求厂商减少使用冷气、暂时关闭泳池。台湾一些科技园区纷纷减少外墙清洗、浇花与冷却系统用水。同时,水车成了抢手货,租金涨了一两成不说,还得预付不菲的“优先承租金”。
在水荒迅速扩展的同时,“油荒”的阴霾也并未散去。
在重庆涪陵,不少农民因为没有汽油而无法开动自己的插秧机。
当地一位农民表示,“由于误了插秧季节,粮食产量就要降低,大概的经济损失在50%左右。”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市场供应偏紧主要是消费大幅增长导致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成品油消费6187万吨,同比增长13.6%,其中柴油消费同比增长15.1%;成品油消费增幅高于产量增幅3.6个百分点。成品油库存持续下降,3月末降为1390万吨,环比下降8.8%;其中柴油库存770万吨,环比下降15.2%。
5月底,发改委已经发布预警:二季度是国内成品油传统消费旺季,再加上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预计国内油品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
作为资源性产品,煤、电、油、气紧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油荒”成为现实,其传导作用不容低估。
此轮电荒存在供给面和需求面两方面重要原因。从供给面看,是能源工业存在结构性问题。而从需求面看,则是高耗能产业今年以来报复性反弹造成的需求猛增。无论是能源工业结构还是我国整个产业结构,电荒倒逼之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
记者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目前已经有企业接到限电通知,一些企业明确判断未来会被采取限电措施,而浙江也有企业表示,迎峰度夏期间,也将会收到限电通知。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预警,若来水偏枯,持续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国网公司经营区域电力缺口将达到4000万千瓦,华北、华东和华中电网缺口将分别达到800万千瓦、2000万千瓦、1200万千瓦。
从供给面看,中电联认为,由于近几年电源新增的机组类型结构、地区结构不均衡,使火电比重快速下降、新能源发电比重提高、西部地区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快速增加,而相应的电网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受限,东部、中部地区的季节性电力缺口增加,反之西部、东北地区富余的电力无法输送到东中部,这是典型的结构性缺电格局。
而从需求面看,用电量需求增长十分旺盛。中电联数据显示,4月份,化工、建材行业月度用电量规模创历史新高,黑色、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月度用电量规模也保持历史较高水平。4月份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4.4%,较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5.6%,比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
而来自发改委的数据表示,前4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0.4个百分点。4月份,建材、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3.9%,分别比全国工业平均增速高4.7个和0.5个百分点。当月粗钢产量5903万吨,增长7.1%;水泥、平板玻璃、烧碱、乙烯、甲醇等产量增幅都在20%以上。
一边是电力工业结构性原因造成的供电能力不足,一边是高耗能行业拉动的用电需求猛增。从中长期来看,如何抑制不合理的高耗能需求,推动产业结构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必然之路。
因此,尽管电价调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是,发改委内部人士认为,通过价格手段,提高能源价格,增加用电成本,限制不合理的用电需求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是促进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