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历史要追溯到华晨汽车登录纽交所的1992年,不过,从IPO的数量上看,每年大规模赴美IPO则始于十余年后的2004年。正是从这一年起,盛大、前程无忧、金融在线、艺龙、九城、百度等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才相继赴美上市,并最终促使互联网超越其它行业成为美国资本的宠儿。如今,在156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由26家互联网公司组成了最为庞大的行业板块。
事实上,早在2004年前的1999年至2000年时,中华网、新浪、网易和搜狐的相继上市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登录美国资本市场的先河,迄今为止,他们仍然是26家互联网公司中阵容最为豪华的中国门户梯队,更堪称中国互联网行业赴美上市的鼻祖。
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共计34家公司的总数将2009年的10家远远地抛在了后边。与此同时,互联网仍然是赴美上市公司中最大的一个行业,据统计,34家公司中,14家来自互联网行业,占全部IPO个数的41%,募集资金额的46.5%,公司总市值的53.4%。
不过,即便是后生可畏,互联网鼻祖们的上市经历仍不得不被业内顶礼膜拜。
四大门户上市案例堪称经典
依据我国1993年的电信法规,当时信息产业部的政策性指导意见是外商不能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了同时满足法律规定和境外上市的要求,新浪成立一家自然人持股的境内中资公司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由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申请ICP执照。
“国际投资者通过投资离岸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技术服务公司,并由该技术公司通过独家服务合作协议和一系列协议把境内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境外离岸控股公司连接起来。”有资深互联网分析师曾告诉记者。
“而后来,这种协议控制的境外上市模式在外资受限制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如ICP、医疗等行业,搜狐、盛大、网易等境外上市走的这条路。这种模式也就被投资界、法律界称为新浪模式”。
作为首家进军美国股市的中华网,更是以其响亮的英文名称China.com登陆纳斯达克,并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热烈欢迎。中华网以上限20美元挂牌交易,在开始后边高走至45.75美元,最终上市首日以67美元收盘,股价涨幅超两倍。按中华网首日闭市价计算,市值首日已暴涨至13亿美元,使持有18.4%中华网权益的大股东新世界基建帐面一天净赚近2亿美元,其他中华网股东也大赚一笔。
其时,美国科技及互联网股热潮十分炽热,吸引数以百计的美国及海外科技概念股赶赴美国上市。
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来讲,2000年绝对是使人难忘的一年,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大门户分别与4月、6月、7月登陆美国市场。然而刚刚展露头角的“中国网络概念股”在首轮上市潮中却遭遇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体验了一把纳斯达克的“寒冬”。
网易在纳市首日开盘价为15.3美元,开始后一个钟头之内一度上涨,随后就如同一只断线的风筝直线下坠,收盘时跌破发行价,上市一年后,这种情况并未好转,2001年起股价曾经一度跌破1美元底线,也曾经被停牌4个月之久,直到2002年,因为无线业务的大幅增长,网易才在纳斯达克获得了新的生机。
搜狐2000年7月12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当时,IPO共发行460万股,占总股本的15%,计划融资5980万美元。虽然英特尔、道·琼斯公司以及美国数据公司等巨头参与了搜狐的早期投资,但在路演过程中,投资者当时对搜狐股票需求略显疲软,迫使搜狐之后将发行价从原先的16至19美元下调至13美元。7月12日当天,搜狐以13.0325美元开盘,以13美元收盘,与当日纳斯达克网络股大涨的强劲势头形成了强烈反差。
三大门户网站点燃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热潮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理论上讲,海外上市并不是国内网络公司必须的,但几乎所有网络公司的CEO们都很清楚:没有这样一个程序,感觉上就好像没有“毕业”,不要说对投资者无法交代,就连自己也有点说不过去。
“在我们还没有上市时,大家打的都是游击战,包括国内的四大门户也是如此。”张朝阳喜欢打比喻。在他眼中,不仅互联网是前沿,在中国,做生意也是前沿。“你需要应对很多事情,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对大家来说都是新的。”
现在看来,搜狐、新浪、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都顽强的挺了过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潮也并未被浇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前赴后继,正是被这三大门户网站点燃的。
而随着国内对资本的政策更加开放,互联网企业或许可以回归本土资本市场,让更多国内股民享受他们的成长红利,用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统一也有利于扩大网站自身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投资。